比总冠军归属更加没有悬念的是,以跑轰战术、快速打法为主的小球席卷了NBA总决赛赛场,霸占了手感,摧毁了阵位,接管了时代。
当詹姆斯和伙伴顽强攻下120分仍回天乏力时,他们终于可以放下英雄身段,仰天长叹:小球登峰造极,勇士改朝换代,呜呼哀哉,风潮至此,祸福难避趋。
为了辅佐小球上位,NBA球队和教练多年来做了大量实践探索,让小球取得惊人的战术效果,球迷也在胜利喜悦的带动下,渐渐习惯并沉溺于小球审美。小球需要天赋异禀的球员,需要充足的跑动体能做基础,需要精准的长距离投射能力做保障。
小球无需用尽24秒布置复杂配合,无需拖拽大个子折返奔波,在它的引领下,人们越来越少看到背身单打的肌肉碰撞、蝴蝶穿花的脚步移动、长舒猿臂的勾手弧线和冷峻袭人的中投抛射;而闪电般的攻防转换、匪夷所思的三分强投以及模糊了位置感的挡拆攻防,越来越频繁地挑动球迷兴奋的神经。
在这个越打越快、越投越远的疯狂年代里,大块头的日子似乎越来越不好过。是小球碾压了大块头,还是超级大块头的离去让小球钻了空子?
这既是相生相克的问题,也是“关公战秦琼”式的问题。如果联盟里还充斥着贾巴尔、张伯伦、奥拉朱旺式的人物,小球还能肆虐么?同样的道理反过来说更值得思考,只有在小球理论驱动下,才会出现杜兰特这样无解的球员。按照从前的训练和选拔理念,哪位教练会放任2米10多的长人在三分线外乱扔?
乔丹开启了后卫时代,勇士终结了中锋时代。在今年总决赛赛场,甚至有些时候,两支球队都放弃了锋线,10个“后卫”施展凌波微步,跳跃拼杀。
超级中锋时代,是两军城池列阵,捉对角力厮杀。小球无视战斗的仪式感,对错位攻防情有独钟,频繁使用田忌赛马,大打小、小打大,轮番围殴消耗对手。空袭、偷袭、闪电战、游击战,斩首屠龙,速战速决。小球改写了力与美的内涵,轻巧多变、至奇制胜。
小球加速了战事节奏,提升了观赛快感。而大块头的慢节奏角力同样令人窒息,味道细腻独特。从前慢,队友、对手,计时器都慢。从前的中锋也好看,勾手盖帽有样子。你投丢,人家就赢了。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