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 放
夏天,很多人在旅行和聚餐时喜欢尝试海鲜大餐,大饱口福之余,轻的如过敏、肠道不适拉肚子;重的如痛风、细菌感染等症状就随之而来。其实,海鲜是好东西,但并非人人适合吃,吃起来讲究也很多。
一顿海鲜吃出病
6月14日上午10时许,正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输水的市民张先生后悔地说:“没想到吃了一顿海鲜,吃出毛病来了。”
张先生前一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在市区一家海鲜店吃了海鲜火锅,螃蟹、扇贝等吃得津津有味。没想到,吃完回家后不久,张先生就出现了恶心、腹痛,他意识到是吃到了不新鲜的海鲜,连忙吃了两粒氟哌酸。可是,药物依然没有止住病情的发展,14日凌晨,张先生就开始拉肚子,折腾得一夜没睡好。天亮后,他脱着虚弱的身体走进了医院。
市民吃海鲜要注意
“一些吃过海鲜到医院看病的人,多数是过敏、肠道不适或食物中毒。”市健康教育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海鲜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比畜禽肉更容易消化,很多家长经常会给孩子做海鲜吃。其实,幼儿吃海鲜量一定不能大,因为相对于成年人,海鲜是幼儿的高危致敏食品。孩子吃完海鲜后哭闹,出现红疹、眼鼻水肿等情况,这些很可能就是“过敏信号”,切不可大意,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据介绍,我市居民平时吃海鲜较少,在就餐聚会或者去滨海城市旅游时,如果大量进食海鲜,容易诱发胃肠道不适。此外,一次吃太多,或吃了不新鲜、没有烹煮熟透的海鲜,也会造成胃肠道不适。购买虾、螃蟹、扇贝等海鲜时尽量选鲜活的,然后再处理烹饪,最好经过充分蒸煮再入口。如果购买时海鲜已经死掉而且没有冰冻,那么它们本身携带的细菌繁殖加快,产生毒素加快,而且分解腐败产生的有毒胺类物质增多,食用后可能会造成胃肠道不适甚至食物中毒。
海鲜配啤酒易诱发痛风
市健康教育所相关负责人还提醒说,夏天天气炎热,就餐时喝啤酒是很多男士的最爱,但是吃海鲜时最好把冰爽的扎啤放一边。因为几乎所有的海鲜都是引发痛风的高危食物,而啤酒搭配海鲜的吃法,会大大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此外,已经患有甲状腺疾病和有甲状腺病家族遗传史的人,应该少吃高碘食物。因为海里的植物如海带、紫菜等含碘量非常高,海鲜中,蚶干、蛤干、干贝、海参、海蜇等含碘量较高,普通的鱼虾虽然也含碘,但并不属于高碘食物,吃一点倒无大碍。此外,很多人喜欢把鱼煎熟或者烤着吃,但是鱼肉烧焦后,高分子蛋白质就会裂变成低分子的氨基酸,并可形成致突变化学物质,所以吃海鲜时尽量少煎和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