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本地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6月19日 星期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王天定谈摄影
注重细节和过程 把思想融入照片

王天定。 本报记者 范子恒 摄

本报讯(记者 杨 光)6月16日,曾荣获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长江韬奋奖”的河南日报高级记者王天定,来到市区新闻大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他的新闻摄影理念以及新闻图片背后的故事。

从不干涉拍摄对象

王天定接地气,一年365天有250天都在山里,被同行亲切地称为“王全省”。

从2016年1月开始,他周一出发、周五回家,陆续走进100多个贫困村,走到贫困户家里,拍摄贫困村现状,记录脱贫攻坚过程,展示精准扶贫成果。今年6月6日,王天定摄影展“走进百村——脱贫攻坚的河南故事”隆重启幕,近千幅照片客观、公正、全面地展现了全省上下砥砺奋进的生动侧影。

不少摄影人,喜欢引导被摄对象做动作、摆姿势。王天定说,他拍照从来不主题先行,也从不干涉拍摄对象。

“融媒体时代的记者,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寻找鲜活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王天定说,纪实摄影的作用是融入历史、记录时代。摄影人要学会用照片讲故事,要学会发现故事。

王天定说,想要拍出原汁原味的照片,就要沉下去,不能浮在事情的表面,更不能带着固定框架去拍。

更在意细节和过程

通过一些图片,王天定阐述了他对于媒体融合的理解。王天定说,媒体融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不仅有自己的微博,还有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时更新。

“从2013年开始,我给河南日报官方微博供稿,就开始进行融媒体的尝试。”王天定说,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平台传播新闻,读者得到的东西也比单一的报纸要多。这对摄影记者的要求也更高。新闻要适应各种读者的胃口,记者在采访、拍摄中也要考虑到多样化。融媒体时代,照片越接近生活、越接地气越好。

“新闻图片传播渠道广了,就不能忽略过程、细节,拍出来的东西要让别人愿意看。”王天定说,现在对摄影记者的要求和之前不一样了,之前新闻媒体重视的是结果,现在更在意细节和过程。把拍摄者的思想融进照片里,这才是一幅好照片。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