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1994年,赵向军在周口市项城市水寨镇成为全周口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可在赵向军的心里,还有更大的抱负:2002年他辞去工作,在商海中摸爬滚打了10年;2012年,他怀揣理想来到漯河,开始了他艰辛的创业之路。
足迹遍布漯河上百个小区
窗明几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卫生间,连洗手池旁都放上了赏心悦目的盆景。记者走进赵向军这个培训学校里,这样静谧的学习环境连普通的公立学校都难以媲美。
而谈起刚来漯河创业的艰难时期,赵向军的情绪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刚来漯河时,没有市场口碑,没有教育场地。”赵向军向记者回忆,刚来漯河开始他的民办培训机构创业之路时,他只有25名员工,而赵向军给聘请来的教师工资水平却是全省最高的,每年光教师和员工的工资支付就要花掉近100万元。
赵向军跑遍了漯河几百个小区,使出浑身解数,把“状元桥”的招牌插遍了漯河市区的大街小巷。赵向军说,当年他第一批学生总共才招收了12名学生。
补漏改错本获专利
赵向军的生意能够在漯河柳暗花明,得益于他苦心研究出来的专利——补漏改错本。记者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了这个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上面赫然盖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红色大印。
“在当时,这个专利经过权威专家的反复论证,一下子在全国传播开来。”赵向军告诉记者,来到漯河以后,他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坚持使用这个“补漏改错本”,学习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记者看到,在这个几十页厚的小本本上,每一页都有三联,第一联是记录学生原来的错题,第二联是学生单元复习时做题,第三联是期末总复习时做题。“这个专利是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通过不同时期的三次重复修改错题,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出错的原因,遇到类似的题目就不会再出错。”赵向军告诉记者,很多学生家长在看到学生坚持了一个学期后,学习成绩在班级里的名次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从12到561的华丽转身
在看到自己的核心专利小试牛刀取得成功后,赵向军发现许多学生为了应付补漏改错的过关,大多数是把答案死记硬背。
发现这个情况后,赵向军又发明了雌、雄、子卷的教学方法。“雌雄子卷是一个系统的学习模式,”赵向军说,雌卷是母卷,是学生的母试卷,上面多为母题(比如课本上的例题),是每周找漏洞的普查试卷;雄卷是通过演变母题,触类旁通的模拟试卷,目的是换题验证,检验辅导的结果;而子卷是最后的升华,涉及的试题在原理上和雌雄试卷是一样的,但题较难,目的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这个教学方法叫“雌雄子卷举一反三培训法”。
在赵向军的教学大楼里,一行行写着学生名字的档案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进入学校以后,我们给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个查漏补缺档案。”赵向军说,在首次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普查以后,“状元桥”辅导站将学生的补漏改错情况建档归案,在以后的学习里专门查漏补缺,针对学生犯错的知识点进行多次辅导。
现在,赵向军的辅导站已经从原来的12名小学生,发展到了561名中小学生。赵向军又邀请到河南省顶级教师来学校给学生辅导,开办了高中暑假班等,将“状元桥”辅导站的生意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