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筑梦美丽乡村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6月20日 星期

偏远小村庄 点亮新生活
村情简介
田新亚(左一)在村里走访,与村民聊天,并宣传一些农业科技方面的知识。
▲通往村里的道路修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方便了村民出行。
村里文化广场新安装的体育器材。

临颍县王孟镇罗庄村地处临颍县城东北20公里,比较偏僻。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1084人、268户,土地1700亩。该村有党员37人,低保户34户。村内有一所小学,在校生190名。该村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套种瓜果、辣椒、冬瓜、烟叶等经济作物。

走进临颍县王孟镇罗庄村,一排排房屋整齐地出现在眼前。几位村民带着孩子在村里的广场上玩耍、唠家常。道路平整宽广,两边绿树成荫。

“村民能有这样安逸的日子,是村‘两委’班子和驻村书记田新亚共同努力的结果。田新亚到村后迅速转变角色,抓党建,促扶贫,摸索发展新路子,促进了罗庄村的脱贫攻坚大发展。”近日,记者在罗庄村采访时,该村支部书记罗建卿这样对记者说。

加强基层党建

增强党员组织观念

田新亚,市中级人民法院驻临颍县王孟镇罗庄村第一书记。2014年9月入村后,他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很快便进入角色,深入该村农户家进行调查摸底,通过走访、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迅速掌握了罗庄村的基本情况,并将党的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

田新亚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走访,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找出当前干部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虚心向当地的干部学习,确立了罗庄村脱贫攻坚的思路:一是抓基层党建。为了提升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开阔干部视野,他带领村干部到周边乡镇学习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二是抓重点、促建设,建设美丽乡村。三是抓住产业培育这个重要依托。驻村帮扶不只是简单的输血,更重要的是造血,只有有了稳定的产业,村民才能稳定脱贫、长久脱贫。四是抓住文化建设这个软实力。扶贫先扶智,只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贫困群众思想脱贫,才能斩断贫困的根基。

“在入户走访时,村里的党员纷纷表示,以后会在村里的各项工作中都切实发挥党员标杆和先锋作用,带动全村群众创业致富。”田新亚告诉记者。

为此,针对罗庄村的实际情况,在随后开展的一系列党员活动中,他带领党员积极认领公益性岗位,承诺在村庄建设中发挥标杆作用。

在平时党员学习会后,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扶贫政策、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上,主动作为,创先争优。同时,田新亚与村内党员、村民代表共同努力,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带领和发动全村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党员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身份,要对群众起到表率作用,才是一个好党员。”田新亚说,每个月的10日为党员学习日,他们每次都认真组织,在会议上认真传达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田新亚还带领“两委”干部及党员进行打扫、清理环境卫生行动,对所种的绿化树木进行护理,关心、改善群众的日常生活。

解决民生实事

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确定了发展思路后,罗庄村开始紧紧围绕“基层党建、美丽乡村、产业培育、民生实事”四件大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切切实实下苦功、干实事。

首先,在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下,田新亚确定了把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战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归根结底要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去引导、去推动、去落实。他积极争取项目投资180万元,对罗庄村的9条主要干道共4.1公里进行了高标准水泥硬化。

“现在出门到处都是水泥路,可干净了。在过去,特别是下雨天,都不敢出门,到处都是泥。现在路修好了,我们出行方便了,往外送农作物也方便了。”村民陈大爷说。

接着,将重点放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着力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村里积极组织民间艺术表演队参加镇里组织的狮子舞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提高村民的思想觉悟,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村里还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的评选活动。

“这项工作开展以后,村里的风气明显好转,家家户户和睦相处。”田新亚说。

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改善生活条件,田新亚协调资金,为村文化广场配置6件健身器材、两个篮球架、两个乒乓球台;根据村民健身和教育培训的需要,还添置了一些体育用品,如篮球、羽毛球等。在村内的主要道路上安装了照明灯,村庄的夜晚不再是黑漆漆的,方面了村民出行。

修路铺桥、建文化广场、改造道路和水利设施、帮助贫困户……采访中,记者听到一件又一件“田书记”协调解决的民生实事,有的事情虽然不大,但对村民来说,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开展帮扶活动

给村民送去关爱

因地制宜,发展村主导产业,才能最终脱贫致富。根据国家有关惠民政策,田新亚积极为罗庄村争取项目,为本村打机井33眼,投资约22万元,保证了本村1700亩土地的正常浇灌,为粮食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解决村民用电紧张的情况,田新亚积极与市、县两级供电部门协调沟通,争取项目,对本村农用电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变压器由原来的50KVA1台、100 KVA1台,换成了200KVA3台;把原来的7米、8米线杆换成了12米、15米线杆,共71根;输电线全部更换加粗;新安装路灯63盏。现在村里228户村民用电表箱、计量用表已经全部更换。

另外,田新亚还利用自身优势,一件件地扎实做好民生实事。驻村以来,田新亚接受村民法律咨询40余件。本村老党员罗保坤的儿子罗俊伟因公受伤,工作单位不发工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田新亚多次从中协调,罗俊伟之前所在的公司赔偿给他10万余元,保障了一家人的合法权益。

“如果不是田书记的帮助,我们家这种情况,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太感谢田书记了,他来到俺村里,帮俺村干了很多实事好事。”罗保坤告诉记者。

除了这些,村里还积极开展帮扶活动,慰问本村老干部、老党员以及贫困户,为他们送去温暖。这样,不仅把村里的风气带动得越来越好,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田书记,在村里的晨曦中微笑着,憧憬着“扶贫攻艰”胜利的那一天。

种植高效农业

开辟村民致富路

对于偏僻的农村来说,提升村里的软硬件设施十分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好的项目,提升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田新亚认为,首先要发展特色农业。从前,该村农民传统的种植方式成本高、产量低、收入少,田新亚通过调查了解,与村“两委”干部共同努力,与河南省农科院良种培育基地结合,种植高效农业,农科院提供良种、技术,负责农作物回收,村干部对农户实时进行督导,这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非常高。经过实践,粮食产量高、价格好,村民得到了实惠。同时,大部分农户为提高收入,套种了瓜果、辣椒、冬瓜、烟叶等农作物。

加大土地流转,扶持种粮大户。经过田新亚的努力,目前罗庄村流转土地600余亩,发展扶持了一批种烟、种粮大户。

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田新亚积极与乡镇领导、贫困户、产业扶贫基地一起沟通协商,将贫困户的帮扶资金投入到产业扶贫基地,每年进行分红,并为贫困户提供劳动岗位,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采访中,村干部和村民对田新亚竖起了大拇指。有的村民从刚开始的质疑,到如今完全把田书记当作村里的“第一书记”。田新亚告诉记者,他也在实践中成长,得到锻炼,很多经验是在机关单位学不到的。

本版文字、图片由本报记者潘丽亚 吴艳敏提供

主办

市委组织部

市驻村办

漯河日报社

执行

漯河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