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见习记者 杨 淇
戴着眼镜、文气腼腆,这是记者见到张麒的第一印象。17岁的张麒现就读于漯河高中高二(7)班,这位瘦瘦的男孩内心蕴藏着科技创新的小宇宙。
勤于思考 萌发创意
每一个灵光的调皮闪现,缘于对现状的思索。2014年5月,还在上初中的张麒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河边、海边等危险地带,或学校、景点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平面警示牌只能单面显示,不能对各个方向的人员进行警示,警示的作用扮演起来总会有些“力不从心”。
“研发一个旋转警示牌如何?”张麒心里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旋转警示牌不仅可以全方位警示、节约空间,还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这小小的创新之梦在心中发了芽。而真正令这一梦想照进现实的是团队的创造力与凝聚力。在丁艾虎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张麒与张麟、李玟琦组成了一支小团队,他们对研发更加有信心。
分工明确 解决难题
结合各自爱好与特点,团队内三人分工明确,各自主攻擅长领域,遇到棘手情况时沟通解决问题。研发工作中,张麒主要负责单片机硬件系统的主装与调试及程序的下载,张麟则在“按键电路、复合电路、步进电机等模块调配以及软件设置”中发挥关键作用,李玟琦积极购置试验元件,完成试验封装。
成功不会一蹴而就,尤其对于当时身处初中毕业季的他们,中考的压力让他们想放弃又觉得可惜。支撑他们的是丁艾虎与窦跃兵两位老师的帮助,常常放弃休息时间给他们讲授理论知识。
研发过程中,他们创新性地打破城市交通工程中F型悬臂式标识牌的“垄断”,将单片机技术与发光二极管有机结合。他们还坚持废物利用,将易拉罐焊接成电机外壳与LED显示屏外壳。
研发经历 受用一生
当看到报警器旋转起来并打出警示语时,研发团队的每个人都十分激动。在张麒看来,他们研发的科技产物更像是一个“副产品”,真正令他们受用是这过程促使他们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
张麒告诉记者:“将创新用于学习,用于生活,相信每一个奇迹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这段研发经历给予了我们三人极大的信心,这种成就感会让我们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