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实习生 姚一鸣
6月26日是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毕业的日子,艺术设计系2014级119名学生不仅领到了毕业证,还和三年前的自己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三年前初入大学校门时,辅导员陈明杰让他们写了两封信,送给一年后的自己和三年后的自己。打开尘封三年的信纸,看着当初的字迹,思绪像过电影一样回放三年来的点点滴滴,不少同学感慨万千……
“遇到”三年前的自己
6月26日,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充满了毕业的味道。下午4点,美术馆二楼会议室,艺术设计系2014级119名学生悉数到齐。
“2014年,你们刚刚踏入大学校门,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为了让大家对三年的大学时光进行一个规划,我提议大家写两封信,分别送给一年后的自己和三年后的自己,第一封信已经在2015年拆开,现在到了拆开另一封信的时候。”说完这些话,陈明杰热泪盈眶。他拿出厚厚一叠信,提议随机抽出几封信公开宣读。
随机抽到的几名同学打开信封,读出当初写给自己的话,有的哑然失笑,有的怅然若失。
信中满是美好期许
“我不知道三年后自己是什么样子,这封信该写下什么内容,但大学时光过后,我希望还像最初一样保持好的心态。”陈照毅写道。
陈照毅说,三年前他为自己定下了三个小目标:学好专业课、入党、拿奖学金。如今这些目标已经一一实现。他觉得有目标很重要。
“让时光将自己磨炼得更加自信……希望将来能进一家好的公司,通过努力让亲人过上好日子。”摄影一班的孙妮儿写道。
“适应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李品写道。
提醒学生珍惜时光
陈明杰告诉记者,“时光囊”是他的一个尝试,是让同学们和未来的自己“对话”,不要荒废大学时光。2015年打开“时光囊”时,许多同学做了反省。如今打开“时光囊”,是回顾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看清未来的人生道路。
“我觉得无论是谁,为三年后的自己留言的那一刻是认真的、庄重的。”陈明杰说,“时光囊”让大学生们对大学生活有一个简单的规划,毕业时再看看自己有没有按照规划去做,有没有向这个方面去努力。
陈明杰说,“时光囊”记录的是青涩和纯真,也是理想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