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本地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6月27日 星期

手机支付渐流行 逛街消费“无现金”


□本报记者 尹晓玉

6月26日上午9时许,市区辽河路一家超市内,市民李云挑选了一些蔬菜和水果后,走到结账处拿出手机,熟练地扫二维码完成支付。学会了手机支付后,李云每天买菜连超市的充值卡也不带了。如今,我市逐渐进入“无现金”消费模式,到烟酒店买烟、小饭馆吃饭、水果摊买水果都可以用手机支付。

现象 手机支付在我市逐渐流行

记者走访发现,使用手机收付款已经遍地开花。不仅大型饭店、商场支持手机支付,就连许多路边小店、甚至地摊都可以用手机支付。很多小店的橱窗上、收银台上都贴着二维码。

市区辽河路一家小型烟酒店的柜台处,支付宝和微信的二维码特别醒目。“店里卖的都是一些小东西,许多顾客在找零钱时,都问能不能用手机付款,我就去制作了支付二维码。现在流行这样,小店不跟潮流也要被淘汰啊。”店老板告诉记者,手机支付还避免收到假币,省了很多麻烦。

“原来觉得手机支付可能不好学,像我年龄大的肯定弄不成。最近,我发现很多小饭馆都能用手机付账了,感觉再不赶上,生意就得受影响。我让俺孩儿给我做了个二维码,教我咋操作,其实挺简单的。”黄河路一家热干面店的老板杨先生告诉记者,进店吃饭的很多客人都喜欢用手机支付。

“这就是与时俱进。”近日,家住郾城区井冈山路附近的杨乐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张水果摊上摆放着支付二维码的照片。“在家门口的水果摊买西瓜,老板说微信、支付宝都能付钱,我一听都惊呆了,以后出门带个手机就可以了啊。”杨乐说。

体验 菜市场买菜也可手机支付

中午出门用手机叫车到饭店吃了一碗小面,在饭店旁边的一家店内买了一件T恤,又在美甲店做了指甲,然后去超市买了些水果,下午6点回到家。这就是“90后”女孩海燕的周末生活。“夏天背的包比较小,我出门基本都不带钱包,现在很多地方可以微信支付,拿着手机就行了。”海燕说。

不仅年轻人喜欢用手机支付,老年人也开始跟潮流了。“最近在儿子的指导下,用微信绑定了银行卡,买东西付款真方便,菜市场也有可多摊位能用手机支付。”今年61岁的陈阿姨说,紧跟潮流让她觉得年轻了不少。

6月26日中午,在市区交通路与老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家小店,只带了100元现金的苏大妈选中的东西却要135元,正在纠结时,老板问她是否会用微信发红包,苏大妈迅速拿出手机,用微信红包将钱转给了老板。“现在俺这些年龄大的人出门说不会用手机付款,都不好意思了。”苏大妈笑道。

提醒 手机支付需注意账户安全

“出门买东西,我还是习惯用现金,我没有绑定银行卡,微信钱包里只有少量零钱,也没有开通支付宝付款,总感觉扫一扫就能支付不安全。万一手机丢了岂不是很麻烦。”市民孙先生说。记者调查发现,像孙先生一样担心手机支付影响账户安全的人也有不少。

“手机支付不要绑定存款额度大的银行卡,可以定期将银行卡里的钱转出一部分放在微信钱包或支付宝用于日常消费。转账后立即将银行卡解绑,这样账户也能相对安全一些。”泰山路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