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本地民生
本版新闻列表
 
2017年6月30日 星期

乞讨被救助 过上新生活


□本报记者 杨 光 实习生 刘 源

6月29日上午,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来到源汇区空冢郭镇大曹村,探望李顺义一家。63岁的李顺义,妻子患有精神病,子女年龄小,一家人没有生活来源,李顺义就经常带着妻女去街头乞讨,也被救助管理站多次救助。为了让他们安心在家生活,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经常到家里来探望,并且想办法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6月29日上午,在源汇区空冢郭镇大曹村李顺义的家中,记者看到,李顺义正在家里照顾妻子和小女儿,他的家房子破破烂烂,没有像样的家具。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给他们带来了一些米、面、油和被褥等生活用品,还给李顺义的小女儿带来了一套衣服和新书包。他的女儿穿上新衣服、背上新书包后像换了个人。

记者了解到,李顺义在9年前经人介绍认识了妻子李妞妞。李妞妞是一名精神病患者,无劳动能力。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今年8岁,天生患有癫痫病,目前在朋友的帮助下上幼儿园。小女儿两岁半,还没有上学。因为没有收入来源,妻子孩子又需要照顾,李顺义经常带着妻女到市区乞讨。市救助管理站也经常对他们一家进行救助,劝告他们不要去街头乞讨。

目前,空冢郭镇民政所已经为李顺义办理了低保,但由于李顺义和妻子没有办理结婚手续,其妻子的户口也不在本地,一些可行的救助措施无法实施。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赵锦伟告诉记者,在外流浪很危险,也影响市容市貌,目前他们已经和民政部门积极协调,先解决这一家人的生活问题。将来李顺义的孩子上学、就医等费用也会想办法帮扶。

目前,李顺义已经同意不再外出乞讨,安心在家照顾妻子和孩子。“如果不是没有收入,我也不愿意到街头乞讨。”李顺义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比过去强多了,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经常来看望俺,还来帮忙收麦子,很感谢他们。”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