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从最初的“门外汉”,到行业领军人物;从负债数十万,到拥有4000平米的门店;从年营业额50万元,到现在的1500多万元,他凭着踏实肯干和过人的毅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就是漯河市大染坊家居饰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徐东升。
“门外汉”踏上创业路
40岁的徐东升是舞阳人,2001年大学毕业后到漯河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每个月一两万元的收入,让他和家人过着还算不错的生活。
2006年,徐东升和一个做窗帘生意的亲戚,计划开一家窗帘店。徐东升拿出全部积蓄,又借了一笔钱在黄河广场买下一间门面房,经过装修后窗帘店开张了。没想到,店刚开起来,合伙人却突然不想干了。
为了还合伙人的钱,他卖掉了唯一的住房。还钱后,店面成为徐东升的。可是,当时的徐东升对于如何卖窗帘、怎么安装窗帘一无所知。一位 “门外汉”,就这样在完全陌生的行业里踏上了创业路。
年营业额从50万元到1500万元
为了掌握窗帘行业的专业技能,徐东升高薪请来专业师傅跟着学。缺少安装工,徐东升就自己上阵。城区市场竞争激烈,他就努力开发农村市场。
“中低端窗帘市场竞争激烈,我只有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尽量降低价格。”徐东升说。价格低、质量好、服务优,凭着这三点,大染坊在徐东升的经营下,口啤越来越好,客户越来越多。
2008年5月,徐东升在市区五一路与人民路交叉口开起第二家店。两个店一个月营业额有几万元,年营业额能达到50万元左右。
2012年初,经历一番波折后,800平方米的大染坊皇家窗帘店终于开业了。“这是一次跨越式发展。”徐东升说,会展中心店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也确立了大染坊在漯河的市场地位。随后,面积1700平方米、上下两层的东外滩店开业。
四个店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徐东升这个“门外汉”用十年时间实现逆袭,成长为窗帘行业的领军人物,他的店面年销售额也达到1500多万元。
创业者必须具备学习能力
提起自己的创业心得,徐东升说,目标坚定、持续努力、坚持学习、诚信经营,这四点,一点都不能少。
事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令徐东升记忆深刻的是2016年遭遇的“失信风波”。“去年,一位顾客选购了一款窗帘,员工发现仓库缺货,擅自把样品送去客户家中安装了。”徐东升说,样品窗帘上面有几十厘米配布,客户投诉后他表示愿意给客户重新发货安装,但客户依然向媒体进行了投诉,并引起了一场大染坊的“失信风波”。
如今,虽然“失信风波”早已平息,但徐东升表示,自己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确实存在过错。“首先,我们的店员工作不严谨,把样品给客户进行安装,这是违规的。”徐东升说,其次,事情发生后,客户当天上午投诉到了店里,但由于太忙,他们直到晚上才到客户家中处理问题,这引起了客户的不满。
“那次事件后,我们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了客户服务标准。”徐东升说,他始终坚信,做任何产品只有诚信经营,才能长久发展,成就一番事业。
“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和总结,才能掌握前沿信息。”徐东升告诉记者,通过对一线城市行业发展趋势的学习,他目前正筹备开一家家居线下体验店,这也是窗帘行业的延展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给客户更优惠的价格和更优质的产品。
对于未来,徐东升充满希望,他相信自己会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传统门店加互联网的模式,实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