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丽亚 吴艳敏
挑蔬菜,把一棵菜剥得几乎只剩菜心;挑水果,把果皮掐出指甲痕;挑鸡蛋,放在耳边来回摇晃……这是在不少超市里经常能看到的现象。记者就此在市区多家超市进行调查采访。
调查:超市多为普遍现象
7月12日上午9点, 在市区辽河路一家超市,正值买菜高峰期,记者首先选择在蔬菜区观察,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有5名顾客前来挑拣青菜。尽管每棵青菜已被超市用塑料胶条封好,但有8名顾客习惯性地将部分菜叶摘除,甚至还有2名顾客扒开封条“层层剥笋”,最后将只有原本三分之二大小的青菜带走。
在水果区,记者看到,不少苹果上留有深深的指印,而一些火龙果被掐出了指甲痕。在鸡蛋销售区,尽管是刚到货的商品,但一些顾客还是喜欢用手摇鸡蛋的方法来辨别是否新鲜。“消费者很多人都不知道,用力摇过的鸡蛋,放几天就坏了。”超市工作人员小李无奈地告诉记者。
在市区黄河广场的一家超市果蔬区,记者看到,一些香蕉甚至被拦腰折断,地上残留着不少被顾客掰下的菜叶。在鸡蛋区,本来放置整齐的鸡蛋已成横七竖八的模样,一些鸡蛋蛋壳上已出现裂痕。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鸡蛋区为例,过度挑拣严重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在市区泰山路某超市,记者上前与多名正在摘除菜叶的中年女性顾客交谈起来。在她们看来,买菜的时候挑挑拣拣,原因有三:第一,为了不在称重的时候“吃亏”。第二,前面有人挑过了,如果不认真挑,没办法挑出好菜。第三,超市并没有对挑拣行为进行严格限制。
记者调查发现,在市区多家超市,生鲜商品基本都有用保鲜膜分装,因此比起平价超市较少存在过度挑拣情况。
回应:过度挑拣造成三大影响
顾客过度挑拣行为,让超市十分头疼。一家超市生鲜区的负责人刘经理告诉记者,过度挑拣,影响有三:首先,超市是薄利生意,过度挑拣造成产品折损,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付出。其次,过度挑拣对其他顾客不负责任,让他们无法购买到正常产品。再次,对于冷藏商品的过度挑拣,常造成商品没过保质期就已变质。
“现在为了满足市民的购买,现在超市分为了两种付账方式,一种是可挑拣的商品,一种是不挑拣的商品,两种价格不一样,以规范超市里的挑拣行为。”刘经理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