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阳县章化乡西北部,与叶县、襄城交汇处,有一个名叫简城的村庄。沙河在村南呈“几”字形蜿蜒流过,汝河呈“之”字形沿村北和村东流淌,汇入沙河。两条河流如同飘舞的银色绸带,将简城村环抱其中。也许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简城村保留了不少文物古迹。7月14日,记者走进该村,一座座古建筑,一通通古石碑,让记者感受到村庄深厚的历史积淀。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该村有崇奉关帝的习俗
驱车数十公里,记者终于抵达简城村。雨后的空气潮湿而闷热,但行走在古老的村庄,仿佛徜徉在历史的长河,心中多了一份宁静。
走着走着,记者看到一处戏台,戏台两侧巨大的楹联引人注意。上联写着“华夏文明灿古今誉播沙汝河畔”,下联写着“关帝功德盖天地惠泽古都简城”。其中“关帝”二字令记者很好奇,难道关羽和简城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到戏台前站着几位村民,记者便上前询问。村民孙三河说,简城村向来有崇奉关帝的习俗,在村西北还有一座关帝庙,是一处古迹。
在孙三河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关帝庙。这座庙的主殿就是一间砖瓦结构的房屋,制式与普通民宅无异。主殿里供奉着关羽神像,威风凛凛,关平和周仓胁侍左右。殿门外有一座石砌的香炉,炉内香烟袅袅,可见村民们时常来此进香。殿前还有一通石碑,碑文显示,关帝庙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十二年本村庠生孙德秉曾经重修,后毁坏,只剩断壁残垣,清乾隆年间又重修。“文革”初期殿内神像及设施损坏一空,村民于1980年重塑了泥像。在主殿的墙体上,记者找到了明万历年间孙德秉主持重修时所立的石碑,所述事迹与殿前石碑相符,但由于石碑已残缺,能得到的信息不多。
至于这里为什么会有崇奉关帝的习俗,记者询问了数十位村民,无人知晓。“关帝和村子有什么关系我说不上来,反正自我记事起,这里的香火就没有断过。”孙三河说。
历史悠久的村庄
除了关帝庙,简城村还有一座创建年代更为久远的龙兴庵。在村民孙芝兰带领下,记者离开关帝庙,来到龙兴庵前。这座寺庙主殿的残破程度远甚于关帝庙,墙体上涂抹的黄泥龟裂脱落,裸露出的砖头看起来摇摇欲坠。
殿前东侧是明嘉靖五年“重修揀城龙兴庵记”碑。孙芝兰告诉记者,古碑的碑额已被盗失,碑体被有关部门保存起来了。这通石碑是根据古碑的拓本复刻而成的。碑文上写道:“舞邑城北六十五里许有古迹,曰揀城,乃前代揀襄王乐其山环水绕,地势高耸,建都之城也。龙兴庵创建于唐天宝间,历代数百年余……”
根据碑文,简城应是这位揀襄王的都城所在。记者查询资料发现,1957年文物普查时曾在村南门外沙河岸见有夯地层,还出土过大量文物,只是如今城墙已无痕迹。这位揀襄王到底是何许人也?简城名字的由来是否源于此?记者一时并没有找到答案,但至少,这解释了戏台楹联上“古都”二字的渊源,也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探索简城村厚重历史的空间。
辞别龙兴庵,它的悠久历史令人惊叹,但它的残破更令人惋惜。孙芝兰告诉记者,村子里还有很多类似的古建筑,损坏更加严重。说着,她又带领记者来到一座古宅前。记者看到,通向古宅的小路已经被厚厚的垃圾和杂草覆盖,难以通行。远远望去,这是一座青砖砌成的二层小楼,屋顶的黑色板瓦较为完整,但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后墙墙体已残破不全。孙芝兰对记者说,村民们现在都明白了这些古物的价值,期盼着有关部门能够加大保护力度,为简城村保留下这些宝贵的财富。
简城高楼有260余年历史
简城村的古宅众多,最出名的要属简城高楼。站在高楼前,记者感受到这座建筑的巍峨与威严,令人屏息凝视。楼前石碑显示,高楼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是漯河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简城高楼坐北朝南,高四层,15米,面阔三间。屋顶为硬山顶,覆盖黑瓦,正脊和垂脊上各有神兽蹲踞。墙体基座为长条方石垒成,上方为青砖所砌,墙厚约80厘米。墙上每层开有小窗。高楼正前有17级石阶,拾阶而上才可到达圆券门,门额上书“花萼相辉”四字,两旁清晰可见的小字写着“孙永信暨男女俊杰建”及“大清乾隆十八年孟夏吉日”。石券上雕刻着美丽的花草图案,还有两个威武的门神刻于两端。由于大门直通建筑的二层,因此一层便被用作地下室。
高宅、厚墙、小窗、地下室,如此的建筑格局使得简城高楼具有了良好的防盗、防洪功能。简城村78岁的村民孙国勤告诉记者,这座古宅为了防盗还设有机关。进入高楼一层,在门后设有一块吊板,到了晚上,楼内的人把石板吊起,就会形成一个难以跨越的深井。深井下的地下室里布满了石灰粉,不熟悉情况的人贸然闯入,就会跌入石灰粉中,石灰粉进入眼睛,轻者重伤,重者毙命。
孙国勤之所以对简城高楼的内部状况如此了解,是因为这里曾是他生活过的地方。上世纪五十年代“土改”的时候,孙国勤一家分到了这栋宅子,他们兄弟四人就随同父母搬进高楼里居住。
在孙国勤的记忆中,这座古宅曾经迎来过一批又一批造访的人。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曾多次派人来简城村进行文物考察,简城高楼就是重点考察对象之一。北京的媒体也曾对简城高楼做过报道。
走过一座又一座古建筑,青砖黛瓦诉不尽简城村的沧桑和厚重;阅读一通又一通古碑,字里行间传达着千百年岁月的变迁。记者的简城村之旅接近尾声,心中的疑问却更多起来。诚然,简城村还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发掘的文化宝藏,但在我们将所有谜底解开前,首先要做好的,是保护其文化遗存。希望下次邂逅简城村,能有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