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霞
5月20日,我有幸参加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的采风活动,来到因“阳光三权”而远近闻名的郾城区李集镇老集村体验生活,见到了村支书李耀亭。李支书一见面就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村里情况,看他健谈的样子,就知道是个“能人”。
李支书让我想到老一辈的村支书,那可是一代基层干部的典型代表。那时的老支书披个大马褂、抽着旱烟袋,干起活来是“好把式”,说起话来有底气。我带着对老支书的敬畏,加上本人也是某机关的支部书记,所以颇感亲切。现在能当好村支书真不简单,要处理好新形式下农村涌现的各种矛盾,还要带领村民共同富裕。李支书从2004年开始任职,都连任几届了,没有两把刷子,谁选他?李支书说:能让老少爷们服气咱,全靠我们党员行得正、站得直,只要有颗无私的心,干啥都能干好!我们在村组织中实施“阳光三权”,这三权就是“厘权”“履权”“监权”,把要办的事公布出来,列出职权清单,严格按程序办事,并把结果公示,村民们都没有怨言。加上我们积极想办法发展农村经济,村民很少有出去打工的,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村上有几个建筑队,领着部分村民到周边干活,还有两个“孢香菇”大棚,今年又建设了一个猕猴桃果园,都需要很多劳动力。村里基本没有“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
接着,他又领我们往村民家看看。他边走边向我们介绍,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实施精准扶贫,村上经过调查、筛选、投票,有3户贫困户,我们都给他们进行了危房改造,有劳动能力的帮助他们勤劳脱贫,没有劳动能力的村里兜底养起来,不让一家人落难。他领着我们走到一处新盖的平房前,指着房子说,我们给这家贫困户改造了新房。这家男主人50多岁,娶了个傻媳妇,还生了娃。女的不能干活,男的体弱多病,咱不帮他,他啥时候也盖不起房子。
说着我们走进院里,男女主人都在,见到我们,男主人一个劲地说:“党的政策好,让我们住上了新房,还给我们最低生活费,让我们不再为生活作难,活得有个人样儿了。感谢党、感谢政府!”
从这户人家出来,李支书继续领着我们参观,他说:大家选我当支书,我有责任让村里人都过上好日子,你们看这是新修的路,我们要在路两边挖下水道,美化环境,村民们都很配合,主动移走了下水道线上的树,扒掉了障碍建筑。我们还要把这个臭水沟填平。说着他又指着一块空沟地说,这里还要建个广场,让村民们晚上喝罢汤没事了,跳广场舞去。我心里想:农民的小日子越过越美了!李支书待人非常热情,采风临结束时还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说自家媳妇擀的蒜面条好吃着呢。我们婉言谢绝了。虽然没有见到支书的媳妇,也能想象到,她是个贤惠的好媳妇,为耀亭当好支书奉献了很多。
在新形势下,促进社会和谐,农村是关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农村支部的作用不可或缺,而支部书记至关重要。如果说一个支部是一面旗帜,那么党支书就是这面旗帜的旗杆。从村里回来,我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想想我这个机关支书,总是不能沉下心去,干工作有点浮光掠影,比起把千头万绪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的李支书,真是相形见绌了。下一步,我将继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立足岗位,敬业奉献,争做党员队伍的“排头兵”,扛起基层党组织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