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我市某商场的玩具专区。
儿童削笔机价格不菲。
儿童专用牙刷。
怪象:
儿童用品价格贵得离谱
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大中型超市、专卖店发现,凡是和儿童沾边的食品、服装、玩具和学习用品等,价格比成人相同用品会贵出几倍。
7月14日上午,在市区汉江路东段一家婴幼儿用品专卖店里,市民刘女士正在为1岁的儿子买东西。仔细挑选了半个多小时后,刘女士买了水杯、浴巾、衣服、凉席等,结账时显示总价为385元。虽然刘女士有心理准备,但区区几样孩子用品就数百元还是让她有点接受不了。
刘女士指着手里一个带吸管的品牌玻璃喝奶小奶瓶告诉记者:“一个小奶瓶都78块钱,能买三四个我用的大玻璃水杯。这个小奶瓶到底哪儿值这么多钱?”
记者在这家婴幼儿用品专卖店看到,这里婴幼儿用品琳琅满目,奶嘴、奶瓶、童装、玩具、科教用品、护肤用品等一应俱全,许多婴幼儿用品更被细化,分别适用各年龄段的孩子,像儿童牙刷和牙膏,包装上还特别注明是无香味不加色素的,还有稍大些孩子专用的指甲剪、喂药器、电饭煲、研磨器等用品。而这些东西的价格确实贵得离谱,像孩子用的指甲剪12元,而一般的指甲剪2元就能买到。
在市区人民路一家大型商场,儿童服装的价格同样让记者感慨,一套婴儿贴身穿的衣服大多在百元以上。据店员介绍,穿在店门口小模特身上的一套“行头”,包括一件纯棉外衣、一件短袖T恤、一条配套的裤子,共300多元。
品牌服装价格不菲,玩具的价格也能让掏钱的家长感到“心疼”。在超市的儿童玩具销售区,市民姜先生正在给儿子挑选遥控飞机,从100多元到300多元的飞机,有多个型号,最后儿子相中了最贵的那款,姜先生只得掏钱买下。
“想想咱们以前,哪儿有这么多玩具,更谈不上益智、健脑了。现在市场上的玩具太多了,而且都有各自的功能,不买吧,害怕耽误了孩子;买了吧,又觉得没有多大用处。”姜先生苦笑着说。
记者注意到,很多商品往往冠以“婴儿专用”、“宝宝专用”、“进口”的头衔后,价格比成年人商品还贵。
儿童面条和普通面条中钠的含量没有区别,只是儿童面条每100克含有240毫克的钙。外形上,儿童面条比较细,长度也只有10厘米左右,且扎成了一小束,适合孩子一顿的食用量。正是因为针对儿童稍加改变,价格就比普通面条高了10倍还多。
令人咂舌的是,在童车销售区,价格在5000元至8000元的童车比比皆是。“这款7000多元的童车有啥特点?”看到记者询问商品,服务员热情地介绍:“一分价钱一分货。”像记者看的这款童车,抬起座椅孩子能坐,放倒座椅孩子能躺,轻便能折叠,方便携带。当记者询问这么贵的童车,是什么特殊材料做成时,服务员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坚称“我们用的材质都是适合孩子最好的东西”。
家长:
儿童用品价格高 使用周期短
采访中,一些家长表示,养孩子最愁的就是要花大钱,而且花完钱还会发现,很多儿童用品的使用周期很短,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束之高阁。这些东西买时浪费钱,不用时扔了又可惜。
学步车、摇摇车、学习桌、蹦跳床、小滑梯、小推车……14日下午,在市区黄山路北段瑶瑶的家里,她的妈妈正忙着收拾孩子的东西。瑶瑶秋季要上小学了,以前她的各种用品都用不上了,可是面对这些东西,瑶瑶的妈妈感觉扔了可惜,放着又没有用。瑶瑶的妈妈无奈地说:“像当时花500元买的小推车,车子还八成新,扔了太可惜,回头送给小区其他的孩子用。”
“孩子用品,千万别由着孩子的性子购买,孩子大多是三天的热度,过后再贵的东西他都不热乎了。”谈起儿童用品闲置,市区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他曾经给儿子买过一个1800多元的点读机,当时四岁的儿子琦琦感觉很新鲜好奇,能点故事和歌曲,能点古诗和三字经等,可是琦琦听腻了歌曲和故事后,对诗词经典篇目不感兴趣,袁先生也不敢逼着儿子学。不到半个月时间,点读机就被琦琦冷落在一边。
当然,袁先生家中“不差钱”,平时给孩子添置衣服鞋子基本都是品牌商品,可是孩子长得快,一双200多元的鞋子基本也就穿一年就束之高阁,一套400多元的服装最多也就穿两年就不合身了。但这些用过的东西,袁先生也都没有扔,而是大包小包地装了起来。至于以后怎么处理,袁先生说:“旧衣服旧鞋送人不合适,扔了又舍不得,等这两年我们家‘老二’出生捡漏吧。”
分析:
市场需求 助推价格攀升
面对儿童用品市场的普遍高消费现象,买单的家长都能轻松承受得起吗?记者在采访中,询问了多位家长,答案是否定的。一些家长购买昂贵儿童用品时的心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大家普遍都抱怨价格太高,希望能为孩子买到物美价廉的儿童用品。即使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认为许多儿童用品脱离实际价值太远。还有的父母认为,许多昂贵的商品是商家在“绑架”父母的爱为孩子买单。
7月15日上午,在市区辽河路中段一家大型超市的少年儿童用品专区,市民卢女士正在给8岁的女儿挑选一身粉红色的连衣裙。面对打七折还近600元的价格,卢女士认为女儿相中了,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经常和同学们一起玩,别人穿的都是名牌,怕女儿没有面子。
虽然高价童装让人惊叹,但是不少中高档价位童装商家都表示自家的衣服根本不愁卖。“我们的顾客多是年轻父母,品牌意识比较强,认为牌子衣服买着放心。”一家品牌童装店的营业员告诉记者。
张先生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由于平日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10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所以他只能采取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的方法来弥补。这样的心理,常常使他在对儿子提出的物质要求面前变得没了底线。“前几天,儿子看上一双运动鞋,说是含有高科技,售价1200元。本来觉得没必要买,可想想平时忙顾不上孩子,最后还是答应了。”
采访中,很多家长对儿童商品价格过高颇有微词。一位家长说,儿童用品价格过高,不仅让家长难以承受,更出现了孩子之间攀比的坏现象,这在中小学校园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另外,儿童用品的开发商为吸引家长的眼球,迎合家长“不差钱”的心理,在学习用具书包、文具盒、削笔刀等的功能和外形上煞费苦心。保护儿童脊柱的功能性书包、华丽型书包,儿童动画主题图案书包等,虽然价格不菲,但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也只能乖乖“缴械投降”。也有家长表示,之所以给孩子买昂贵的文具,是害怕孩子用得比别的同学差,会因此受到嘲笑。
不过,很多家长质疑的是,儿童用品按照用料来讲,应该比成人的便宜,可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虚高的价格呢?像一个比矿泉水瓶稍大的芭比娃娃,一块塑料胶,再加上一身娃娃衣服,动辄就要五六十元,其实,制造成本远远低于售价。
提醒:
家长应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今的父母都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许多家长不了解儿童商品市场的情况,客观上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盲目购买,以为价格高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如此认识给儿童商品的暴利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漯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王珂认为,商家又加了一个家长对子“爱”的错误的理解,是家长对孩子错误的“爱”,导致了儿童用品价格的离谱。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品牌,而是健康安全实用的商品,消费者应该更加理性,监管部门应加大力度,让儿童用品市场进入良性消费空间。
王珂表示,很多父母都会发现,大牌儿童用品,要比不知名牌子贵出好多钱,母婴店、商场、超市的同种商品售价也不同,等买后仔细对比才发现,做工、用料其实区别不大。例如婴儿服装,宝宝的身体生长较快,衣服更新较频繁,理智选购,保证质量就足够了。
漯河医专社会学博士李达理认为,对于儿童用品品牌化的刻意追求,可能会使孩子形成攀比心理,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当一些孩子在学习等方面不能体验满足感时,容易在衣服、玩乐、吃喝等方面攀比并获得认同。这很容易助长孩子的虚荣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培养孩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必须正确引导其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