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军
在汉字中,带“者”字且作为表明人们身份的两字词语,恐怕还没有“读者”更容易让人做到。想当个记者,得有专门的知识背景和技能才能胜任,非人人可为。而作为学者,更需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读过不少书才行。读者就不是这样,认得一些字,都可以面不改色称自己为“读者”,绝无引来常人讪笑之虞。
然而,做普通读者易,做一名真正的读者难。
在我的心目中,真正的读者有恒心、有定力,不像东汉华歆,一会儿为有达官贵人路过而顿生艳羡之情,一会儿为捡到几两黄金而沾沾自喜,如此之人,如我遇到,一样会如管宁所言“子非吾友也”。真正的读者钟情于书之世界,但绝不拘泥于书本,排斥外面的世界,而是通过读书达到与外面世界的和谐,使人格更加高尚,人生更加多彩。一生嗜书的南朝梁元帝萧绎,当西魏的军队快打到皇城时,却仍津津乐道给大臣们讲解《老子》。城下之日,急急将宫中收藏的十多万卷古今图书付之一炬,并说:“读万卷书,犹有今日,故焚之。”为自己开脱,读书至此,又有何用?
真正的读者追求的是生命的蓬勃与展开,精神的丰富与高贵,而不是物欲的膨胀与满足,地位的显赫与尊贵。他不排斥物质生活,但更看重精神世界。他从书本中读出的是良知、理想、崇高、道义、高贵,而不是拘泥、迂阔、狭隘、固执与低能,更遑论其他。真正的读者不把书籍作为敲门砖、垫脚石。那些把读书作为晋升之阶,达到目的不再读书或对书籍心中并无半点敬意之人,还有那些夸夸其谈、引经据典以显示自己多读了几本书的人,显然都不是真正的读者。
在这个时代,专家学者越来越多,但真正的大师却如凤毛麟角,难得一见。与此相似,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化教育的普及,能识文断句的普通读者与日俱增,但在尊奉物质至上与普遍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能沉下心来,做一名真正的读者的人反而少之又少,殊为可惜。
人生苦短,今生今世,不愿做一名文名满天下的作家,也不愿当一名学富五车知识渊博的学者,而愿作为一名真正的读者而存在。在每一个宁静的夜晚,华灯初上,坐拥书城,展卷而读,读出的不是权谋与手腕,而是良知、道义与操守,并身体力行之,且无怨无悔。如此,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