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兰
母亲76岁,白发苍苍,但精神尚好,心态甚佳。她忙于走亲见友,痴迷于看戏唱戏,有时候,还会背着儿女偷偷捡麦穗,帮乡人干农活,弄得家人到处寻找,哭笑不得。
母亲青春时期赶上了新中国成立的好时候,虽有媒人说和,但母亲相中了父亲的少年英俊,父亲看上了母亲的活泼开朗。几十年后,父亲母亲和孩子在一起,还常常引为笑谈。相亲回家,众人问父亲怎样?父亲笑道:“好啊,穿了一身呢子衣(当时,毛呢还很罕见)。”哈哈,其实是母亲从田间回来,带了一身的泥水见了父亲。
母亲19岁嫁给父亲,20岁有了大哥,接着大姐、二哥相继出世,正赶上1958年饥荒的时候,二哥两岁了还坐在小板凳上不会走,像个大头螳螂。父亲为了补贴家用,劳动之余,就买点红薯蒸熟了拿到集市上卖。母亲则像个孩子王,领着村里几个穷哥们、姐们天天挖野菜。活泼的母亲常常一边挖野菜,一边跑着寻野果、剜茅草根,回家了好哄孩子开心。有时候,她会跑到十几里外的坨沟塔,与穷哥们你踩我、我托你地爬上高高的塔顶,坐在“摇钱树”的树墩上,高兴地又唱又叫。
晚上回家,如果父亲卖了几个小钱,可以买一张戏票,在戏园子里看一晚,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没有钱买票的时候,母亲就会从后门跳墙而入。有时运气差,连后门也有人把守,母亲就会逼着父亲抱着孩子跑到几里外的邻村去看。光看开头还不行,还要看结尾,看了结尾还不尽兴,还要看演员最后外加的——为此,不怕淋了哥哥,不怕父亲骂。父亲无可奈何。穷人家取个媳妇不易,父亲也只能宠着母亲。
母亲说,戏如人生,唱戏就是唱天下人的心:好心、能吃苦的人,一定能得到好报。
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人人饥饿的年代里,碰到要饭的,母亲宁可自己少吃,或者不吃,也要给他们,用母亲的话说就是:一根竹竿十二节,不一定过到哪一节,皇帝还有落难时呢。
记得有一年,有个妇女领着一个孩子要饭,碰到秋雨连绵,孩子又发烧了,娘俩住在透风的炕屋内,母亲顿顿给他们送饭,最后,干脆把他们领进家,拿哥哥的衣服给孩子穿,忙着给孩子找医生,一住就是十多天。走的时候,母子感动得非要给母亲跪下,连喊恩人。
母亲是个劳动的好手,买了村里第一台缝纫机,经常帮乡亲做衣服到深夜。即便是旧衣服改装,也让我们穿得花枝招展。
父亲和母亲盖起了村里最早的三间瓦房。1975年发洪水,瓦屋倒塌,姐姐出了车祸。村人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纷纷前来安慰。母亲怨过哭过,但坚强好胜的母亲很快又盖起了五间房子,乡亲们羡慕不已。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母亲和父亲自己打瓦、烧砖,背地里流了多少泪、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累啊!只是都压在心里。就如母亲常常教导我们的:有些痛苦,必须自己承担,不要指望任何人。
房子盖好没有几年,父亲不幸离世,那时母亲只有40多岁,大哥、大姐刚刚结婚,二哥刚入伍,三哥刚考上高中,我和姐姐刚上初中。面对四个小儿女,母亲再也坚强不起来,哭得几次晕过去。好心的乡邻夜夜陪在母亲身边,怕母亲想不开。连姑姑也劝母亲:为了孩子和自己,还是找个人吧。
可母亲始终坚守清贫与苦难,领着几个孩子生活。为了供我们几个上学,母亲早上背星星,晚上驮月亮,连中午也在田间。为了供哥哥上大学,母亲卖掉了家中唯一的耕牛;为了供姐姐上学,母亲卖掉了陪嫁的首饰;为了让我上高中,母亲卖掉了姥姥留给她的心爱的玉镯;为了让儿女春节在人前穿上新衣,母亲自己几年没穿过新衣,常年不知肉味。
母亲借东家还西家,周末盼儿归,又怕儿归,怕为儿女借不到一周的生活费而煎熬。实在借不到的时候,哥哥就在学校借同学的再寄给我。收到钱,我哭;借钱时,哥哥哭,母亲在家哭。可是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把泪藏在心里,谁也不忍在亲人面前流一滴眼泪。
在这几年里,母亲唱得最多的就是《白蛇传》《秦雪梅吊孝》《桃花庵》等戏,现在我才知道:那是母亲在发泄内心的痛苦和对父亲的无尽哀思啊。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个满怀哀思的人,怎能唱出欢快的曲子呢?至今在我的心里,仍认为母亲是最好的演员,因为母亲是在用心唱、用自己的人格唱啊。
现在,母亲早已儿孙绕膝、四世同堂。母亲仍闲不住:看重孙,帮儿女,忙了这家忙那家。碰到乡亲有什么难事,母亲还是不顾年事已高,跑前跑后。今年本村的一位叔叔承包了几十亩烟叶,到炕烟叶的关键时候,叔叔却因病住院,叔叔的女儿还要往医院跑,还要带着两岁的儿子忙田间的烟叶。母亲帮她带孩子、拣烟叶,帮她做饭,每天从早上忙到晚上,一忙就是半个月,累得腰酸腿疼,手腕肿起好高,儿女劝都劝不住,只好随她。哎,母亲一辈子就是这样的人,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所谓,就是见不得别人有一点点苦难。
碰到邻村有戏,母亲还是白天看晚上看,《梨园春》更是场场不误,惹得我们做儿女的也一个个成了小戏迷。母亲的日子顺心了 ,时不时来上一段,一板一点,不减当年风采。用母亲的话说就是:爱戏的人是听不得弦子响的,一听到弦子响,不唱上一段,就会嗓子发痒,心里发急。
闲暇时候,母亲还会教孩子们跳绳、跳毽子,还鼓动我和姐姐打腰鼓学跳舞。她一个人外出上火车、坐汽车,一点也不怯,不输年轻人。我们有什么想不开的时候,她还常常开导我们: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心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别想那么多,想得多了,老了,就再也年轻不起来了。
是啊,想想也是:现在的困难,比起母亲所受的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母亲只是一个农家妇女,她不会说一些名句格言,但她用她的一言一行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母亲就如山涧一株带泪含笑、释放清香的野百合,苦留给了自己,美丽了世界。
人生如戏,愿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像戏文一样精彩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