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本地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7月28日 星期

历经风雨见彩虹
——写在我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之际

□黄卫民

2017年7月27日,从山东威海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全国卫生城镇和健康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漯河市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又多了一个响当当的国家级荣誉。

闻听此讯,整个漯河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城市上下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事情经过方知难!”市“两城同创”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梁国正说。一些在一线从事“创卫”工作的同志听到这个消息后喜极而泣。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开展以来,随着各级、各部门认识的不断提高,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难点问题的相继破解,“创卫”给漯河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提升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深刻影响着她的未来。现在的漯河,如雨后彩虹,变得越发灿烂、风光无限。

沙澧追梦卫生城

国家卫生城市是一座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直是沙澧儿女追求的梦想和目标。2012年12月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吹响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攻坚号角。一场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为突破口的“创卫”攻坚战在沙澧大地拉开了帷幕……

“创卫”,从一开始就有人质疑:漯河建市比较晚,规划赶不上,历史欠账多,遍地开花的马路市场,随处可见的夜市摊点,令人担忧的交通秩序……漯河能创成国家卫生城市?

开弓没有回头箭。在一片争议声中,漯河市的决策者迈出了坚实步伐。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9位市领导任副组长,63位正县级干部为成员,规格之高、成员之多,前所未有。同时,市委、市政府又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政委、主管副市长任指挥长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全市“创卫”工作的组织体系、执行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相继确立。

根据“创卫”任务,我市成立了卫生清洁、交通秩序整治等八大专项行动指挥部,环境保护、健康教育等四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分别建立完善了“创卫”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市、区、乡(办)、居委会四级体系迅速形成,层层明确目标责任,个个分担“创卫”任务。市创卫办成立综合处、宣传处、执法处和八个督导处,进行拉网式督导检查,实现督导工作“横到边、竖到底”。

攻坚破难齐整治

“创卫”不是简单的打扫卫生,它是一场对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大提升和对市民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的大检阅,更是一场与不良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决裂的大变革,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点多面广,整治难度大。在“创卫”中,需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制订对策,加大力度,逐个落实。

小区问题被称为“天下第一难”。我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胆实践,探索采取开发商整治自建小区、单位整治自建家属院、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各级政府兜底整治四种模式,对996个老旧小区道路、排水、墙体立面、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按照业主每户每月交5元,市政府、区政府每户每月各补助5元的“3个5”模式,全面推行简易物业服务,实现简易物业全覆盖。

农贸市场和夜市是城市顽疾,乱了治,治了乱,容易反弹。我市对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经营划行归市,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保洁水平。新建两个农贸市场,新设置一批临时便民市场,引导流动摊贩入市经营。露天有烟烧烤摊点全部整治到位。严格按照“一严禁、两规范、九统一”的标准强化夜市改造提升,加强监督管理,对夜市管理实行经营前查证照、经营中查操作、经营后查卫生,加强过程督导,实施常态化管理,使夜市实现华丽变身。

“七小”行业是“创卫”工作的重点,点多、面广、量大,环境脏乱差集中呈现,监管非常困难。为摸清市区“七小”门店底数,我市抽调人员成立12个工作组,逐店登记造册,摸清底数。通过星级评定、示范引导、综合整治以及发布消费警示等措施,市区6000多家“七小”门店综合整治达标率95%以上,基本实现干净卫生、证照齐全、规范经营。

“创卫”四年多来,我市新建改造了117条道路、7座沙澧河大桥。投资1.2亿元,整治背街小巷1322条。新建一批供气、供热、供水、排水、环卫等设施,市区125条适合机扫道路机扫率达到100%,实现清扫保洁主要由人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的历史性转变。招聘300名辅警,加强警力,持续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交通秩序不断好转。市、区两级城管执法人员积极开展联动管理,经营秩序由乱到治。开展“养殖围城”专项整治工作,养殖场全部整治。沙澧河景区建管水平持续提升,成为全省第二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建设100座街头游园,形成“十分钟健身圈”。着力打造慢行系统,建设城市自行车绿道,围绕“一轴、两环、七线”,设置108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低碳、绿色、慢行出行理念,让市民充分享受到“创卫”成果……

立好规矩重长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建立长效机制,立好规矩,我市出台了城市管理十大办法,形成“漯河规矩”,从市容环境卫生、绿化管理、市场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

市政府分别与各区、市直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创卫”工作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和目标管理,将“创卫”工作完成情况与领导实绩考核、公务员年度考核、干部职级升降、单位目标管理和文明单位创建直接挂钩,严格考核、严格奖惩。

市政府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奖励“创卫”工作先进单位,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创建的积极性。出台《“创卫”工作考评办法》,实行周督导、月排名、季讲评、半年奖惩、年终总考评。出台《“创卫”奖惩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重奖重罚,对排名靠后的区和单位,罚金直接从各自财政账户中划走。出台《“创卫”工作有奖举报办法》,发现暴露垃圾、敞口垃圾池、未密封楼道等,只要举报属实,可获得50元~100元不等的奖励。出台《漯河市城市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把市区划分成123个网格,网格内配备“一长五大员”,负责网格内的日常监管,哪个网格出了问题,追究网格人员相应的责任。建立路长责任制。在各个责任路段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路长职务、负责的具体路段、联系方式等,每条道路的路长对所管道路的环境卫生、经营秩序进行综合管理,从机制上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建立红黑旗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竞赛活动,考评结果在全市公布。由市领导颁发流动红旗、流动黑旗,给大家以很大的震撼,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之势。

久久为功效果显

城市因“创卫”更精彩,“创卫”让城市更美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春风使漯河这座“中原水城”破茧成蝶、活力四射。

2017年5月16日至18日,第十五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举行,与经贸洽谈、采购物品等红红火火场面相比,市民感触更多的是“这是一届卫生保持最好的食博会”“这是一届最规范的食博会”“今年是举办以来最成功的”。“创卫”,让这座城市更自信、从容。

正是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通过全市上下的持续努力,“创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地面比以前干净多了,卫生死角基本不见了,农贸市场变规范了,老旧小区有人管了,车辆停放有序了,交通违章现象变少了,门店招牌变规范了。“创卫”正在赢得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口碑。

“创卫”技术评估通过后,市委副书记、市长蒿慧杰给两城同创指挥部办公室发来短信: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希望同志们发扬“创卫”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新的工作中再创佳绩,续写辉煌,为漯河人民再立新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创卫”工作也是如此。当“创卫”像春雨洒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取得不凡的业绩之时,漯河市的决策者在思考: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现长效管理?

市委书记马正跃指出,要树立抓“长”、抓“常”的意识,完善长效机制,制订常态措施,推动“创卫”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把“创卫”工作引向深入,确保“创卫”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市民。要继续做到“五个一样”:大街小巷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城市乡镇一个样,检不检查一个样。

成绩已成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为让老百姓生活得更美好,漯河将“清零”之后再出发,巩固“创卫”成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程度,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风雨兼程,勇往直前……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