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创建特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17年8月18日 星期

街道、社区“创文”工作稳步推进

改造后的韩家巷整洁美丽。
天桥街道漓江路社区的几位老年志愿者,正在讨论如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顺河街道建西社区的妇女儿童之家,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摆件。
位于建设路的老旧小区宏泰家园,经整改后墙白了路平了,并且施划了停车位。

随着“创文”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市各街道办均在社区、小区、“门前三包”等工作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各项活动有序开展,资料完善基本收尾,群众知晓率、满意度的普及教育正全面铺开。日前,记者走访部分街道、社区发现,我市“文明创建”正在向着居民身边的“最后一公里”迈进。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完善社区功能

8月14日,记者来到天桥街道漓江路社区的市民学校,这里正在开展一场“法律讲座进社区”活动。记者看到,前来听讲座居民的既有中老年人,也有年轻人,许多人都准备了笔记本,一边聚精会神地听讲,一边认真地做着记录。教室里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设施,可以通过播放课件帮助听讲座的居民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

65岁的社区居民孙建民告诉记者,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如何防范电话诈骗和网络诈骗”。他说:“现在电话诈骗和网络诈骗多发,这样的讲座正符合我们的需求,非常贴近实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应对诈骗的方法。”

这样的讲座活动还只是漓江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冰山一角。社区里每天都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琴棋书画,还能练瑜伽、跳街舞、学京剧。精彩纷呈的活动背后,是漓江路社区扩建工程提供的基础设施支撑。记者在社区里看到,电子阅览室、舞蹈室、书画室、老年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应有尽有,里面的配套设施功能齐全。

68岁的社区居民拓金秀提起扩建后的社区赞不绝口,他对记者说:“我们社区现在条件是越来越好了,我已经把活动室当成了第二个家,每天都在这里打打牌、下下棋,和朋友们聊会天,一天不来感觉就少了点什么。咱这里吹着空调,还有西瓜、绿豆汤解暑,比家里还舒适。”

为了提升文明形象,方便居民生活,漓江路社区还致力于打造“志愿服务型”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站大厅里,记者遇到了几位正在筹划志愿服务活动细节的志愿者。

其中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每周六上午,志愿者们都会聚集在社区旁的广场上开展服务活动,市民可以来理发、磨刀,还能享受义诊,今后还会有更多服务项目。”

像漓江路社区这样的特色型社区在天桥街道并非特例,3515的“文化型”社区、铁工房的“法治型”社区、万祥街的“养老型”社区……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犹如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推动“创文”工作向纵深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完善社区功能室建设,天桥街道共投入资金700多万元,新建1处,扩建2处,提升改造4处社区服务中心。目前,办事处机关及各社区“一站一中心”和12大功能室已全部达标并投入使用,拓宽了公共服务职能,扩大了社区活动面积,使社区服务场所真正成为了群众活动的家园。

与此同时,天桥街道还投入资金2300万元将辖区内128个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完毕,整修人东一巷等背街小巷86条,整治木材公司等废弃厂院2万多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32处,更新门头1300多家,整理捆扎管线5万多平方米,美化墙体立面1万多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辖区人居环境。

通过开展“敢担当、为人民”,“懂感恩,促发展”系列活动,天桥街道评选出文明楼院76个,五好家庭64户,好婆婆、好媳妇42名,党员先锋岗32人,努力做到以典型引路,促文明提升。

美化背街小巷

离开漓江路社区,记者来到顺河街街道辖下的韩家巷。“创文”工作开展以来,这条曾经设施简陋、破败不堪的小巷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居住在这里的45岁居民乔志新告诉记者:“韩家巷这一带原来的条件非常差,地面坑洼不平,下过雨后就像是走进了‘地雷阵’,一不小心就会踩进水坑里。到了晚上黑灯瞎火,想出门遛个弯儿也不方便。”

现在的韩家巷再也找不到过去的样子了,记者看到,小巷硬化平整的路面上每隔几米就有一处排水口,墙面全部粉刷一新,每一面墙上都有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宣传版面,把小巷装饰成一条内容丰富的文化长廊。记者留意到,其中一面墙上张贴着“善行义举榜”,依次介绍了居民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

52岁的居民付昌明告诉记者:“韩家巷的主题就是‘社区好人巷’,通过这样的宣传教育方式,居民们出来进去都会受到好人好事的熏陶,居民素质和道德观念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比如说,原来巷子里的居民常常乱丢垃圾,现在已经很难在地面上看到垃圾了。”

像韩家巷这样焕然一新,并且形成了特色主题的小巷,在顺河街街道辖区内还有许多,比如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二尺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南大街南巷,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蔬菜公司二巷,以“邻里守望好家风”为主题的刘家大院等。此外还有全长将近3000米,以“娱悦戏楼”为主题的戏曲脸谱文化一条街——戏楼街,以“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中学路历史文化巷等。

这些都是顺河街街道结合社区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投入资金共计400多万元打造的文化特色主题小巷。文化氛围的融入让原来默默无闻的小巷焕发出新的光彩,在顺河街街道辖区形成了“一巷一主题,一步一文化”的良好生活文化氛围。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顺河街街道先后投入资金428.9万元,对辖区59条背街小巷的全面整修。共修缮下水管网129处,完成墙体罩白44700余平方米,新增“文明创建”宣传版面260余块,安装更换路灯150余处。

(下转08版)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