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际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8月18日 星期
执政百日支持率大跌
马克龙 遭遇“下马威”
支持率大跌原因

裁减国防预算

得罪军方

冻结公务员工资上涨指数

得罪公务员

让议会通过允许改革劳动法的法案

得罪已有工作的劳动者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8月15日迎来执政百日。法国舆论研究所(Ifop)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他的支持率猛跌至36%,是自1995年以来历届总统执政初期支持率下滑幅度最大的一位。

分析人士解读,马克龙上任后虽在外交上得分,但在国内的系列动作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奶酪,遭遇广泛阻力,成为他民意支持率大幅下跌的主因。

A

64%的受访者不满意

法国舆论研究所(Ifop)8月12日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只有36%的法国人满意马克龙的政绩,与他当选之初高达62%的民众满意度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低于前任奥朗德和萨科齐上台之初同期的支持率。此外,多达64%的受访者对其表现不满意,其中19%的受访者表示“很不满意”。

针对马克龙是否兑现了竞选承诺,法国民众意见不一,45%的受访者给出肯定答案,55%的受访者持否定态度。Ifop民意调查公司负责人热罗姆·福盖说,马克龙已经走过“民众宽容、喜欢他”的初期阶段,迈入为自己的政治选择承担后果的时期。

B

三大群体在改革中受损

就马克龙民意支持率大幅下滑,中国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认为,恰恰是因为希望有所作为,马克龙才会遭遇支持率暴降的打击。法国如今掉入福利陷阱难以自拔,一旦知晓情势严重的政治家想要有所作为,就会遭民众强力反对。这可以说是法国面临的一个根本性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国际关系室主任赵晨指出,马克龙得罪了太多利益集团,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裁减国防预算,得罪军方;在议会通过允许改革劳动法的法案,得罪了已有工作的劳动者;冻结公务员工资上涨指数,又得罪了公务员。“三大群体在马克龙改革政策中利益受损,这是导致他民意支持率大幅下跌的最主要原因。”赵晨说。

C

坚定反腐败、打击裙带

赵晨说,马克龙执政百日有三个特点:

首先,马克龙通过百日执政显示“改良型自由主义者”的本质。他让议会通过允许政府改革劳动法的法案,显示出他要通过新自由主义式改革,改造法国福利社会过于僵硬的劳动法以及旧有体制。这是马克龙自由主义的一面。

“改良型”则指在自由主义政策中顾及收入最低群体、社会底层民众。马克龙承诺提高残障人士的补助金和最低养老金,虽然在百日内没有实现,但他表示要坚持推行下去。这是改良型、即注重社会福利的政策体现。

第二,马克龙施政效率高于其前任弗朗索瓦·奥朗德,但仍不足以捍动法国经济和政治的体系性惰性。

今年6月,马克龙创建的共和国前进党同中间派政党法国民主运动党组成的联合阵营轻松赢得国民议会、即下院多数席位。赵晨指出,马克龙利用议会多数通过了一些法案,比奥朗德拖拖拉拉、以等待变的模式要好一些,但议会通过的政策尚未转化为实质性、能对法国整体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的变化。

第三,马克龙行事和作风高调,引发与媒体的紧张关系。

总体而言,赵晨认为马克龙执政百日展现了一定变化,但远未达民众期望。

储殷认为,马克龙执政百日有一些新气象。他在打击裙带、反腐败问题上非常坚定,甚至不惜动摇执政联盟内部的团结和稳定,表现出政治新人难得的激情和使命感,同时暴露了缺乏政治经验的短板。

D

缺手腕 面临巨大阻力

赵晨说:“马克龙的百日新政吹响了改革号角,发出了战斗檄文,但没有取得任何一场实质性胜利。”

他认为,法国的经济和政治问题积重难返,需要很大魄力、时间和耐心去解决。马克龙在上任后展现出青年政治家的朝气,但没有显示他拥有足够且成熟的政治手腕。

对于执政百日的表现,马克龙自己认为,相比短期目标,具备长远眼光的施政计划更为重要。目前媒体普遍认为,作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马克龙以其国际视野和开放精神赢得了选民,在英国“脱欧”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给欧洲乃至全世界担忧民粹主义的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因此在国际舞台赢得了声望。但在国内施政上,马克龙仍需“修炼”。

赵晨说,马克龙执政百日暴露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没有政治根基的新型政党在执政中面临巨大阻力,比以前既有的共和党、社会党等老牌政党所面临的压力更大。

储殷预计,支持率猛跌会动摇马克龙的执政基础。由于缺乏政党基础,一旦丧失民众支持,马克龙未来的执政还将面临较大困难。

据新华社

■相关链接

在今年4月23日举行的总统选举首轮投票中,马克龙和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得票分居前两位,从而进入5月7日的决胜轮对决。第二轮投票前,马克龙的民意支持率一度高达59%,优势明显。

最终,在第二轮投票中,他获得约2074.31万张有效选票,以66.10%的得票率战胜勒庞,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

晚综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