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坐时速300公里的火车,1分钟时间,就可以顺利通过一个长5152米的隧道,感受高铁时代的“速度与激情”。然而,在郑万高铁河南段修建这么一条隧道,花费的时间要超过2年。
8月25日,记者来到方城县拐河镇南王庄村,这里是郑万高铁河南段七峰山隧道的入口。记者进入隧道,隧道里施工正酣。今年30岁的徐春正在钻眼放炮后的隧道面进行除渣作业。他告诉记者,除渣时隧道内有大量的粉尘,加上空气湿热,不干活时汗水都往下滴。“身上的衣服从来没干过。我们一个组十来个人,拎一桶20公斤重的矿泉水过来,一会儿就喝完了。”
中铁五局郑万高铁项目部二分部隧道队党支部书记王勇辉告诉记者,郑万高铁河南段建设的4条隧道中,七峰山隧道是最长的一段,该隧道去年5月开工,计划2018年完工。为加快隧道施工进度,该隧道队在传统施工方式两端开挖的基础上,在隧道上方还开挖了一处斜井。“将隧道分割为入口段、出口段、斜井段三个施工段,同时施工效率就会提高。”隧道队助理工程师宋晓平说,这样施工没过多久,他们就遇到了挑战。
原来,隧道所在的七峰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施工与环境保护要统筹兼顾。不仅如此,隧道所在地岩层变化大,隧道队往前掘进没几米,就遇到了落石、渗水等难题。宋晓平说:“我们边施工边防护,在攻克技术难题、安全施工的同时,确保做到绿色施工。”
隧道掘进过程中,不时有周边的老百姓来隧道口“围观”。王勇辉告诉记者,为了施工安全,每次他们都努力劝说乡亲们离开。“实在劝不动了,就说‘你去找小周了解情况吧’。”
王勇辉口中的“小周”,叫周春颜,在隧道队办公室当值班员。她的小本子上,记录着每一天的施工进度。周春颜是南王庄村人,她的家离隧道口很近,她告诉记者:“隧道施工没多久,我就来上班了,每月有一两千元的收入。”据她统计,在隧道队参与施工的附近村民,少说也有五六十人。
隧道施工让当地百姓“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致富门路。南王庄村三岔口组村民徐小四,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等高铁一通车,七峰山的游客就会增多。我这里既有地道的农家菜,还有种在山坡上的果树可以采摘。”盘算着通车的日子越来越近,徐小四的干劲儿更足了。
和当地村民一样,宋晓平也盼望着工程早日完工。今年28岁的他,刚结婚没多久,媳妇儿一个人在四川老家。“要是通车了,我就能经常回家看她了!”宋晓平说。
他们饱含期待的眼神,给了王勇辉更大的动力。他动情地说:“我绝不会辜负大家的期待!”随后,他郑重地在工作日志上写下:8月25日,隧道入口段又向前掘进了4米。据《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