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筑梦美丽乡村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8月31日 星期

发展特色种养 走出致富新路
村情简介
关寨村进村的路口处立着气派的牌坊。
王春峰跟村民一起到地头查看烟叶长势。
王春峰介绍村内一新型建材公司的情况。
一位村民将买来的鱼苗放入鱼塘内。

关寨村,是舞阳县太尉镇的一个下辖行政村。有村委干部12名,党员53名;有8个村民组,总户数398户,人口1580人,其中外出务工160人;拥有耕地面积256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特色种植有烟叶、红薯、大豆。

2014年识别贫困户总户数159户537人,2014年和2015年已脱贫70户231人,现有未脱贫户78户279人。

关寨村,还有个名字叫“关老寨村”,为啥?一是村里姓关的多,占了全村95%的人口;二是村庄之前是个老寨子,尽管现在的“官称”是关寨村,可村里的老百姓还是喜欢喊“关老寨”这个名字。

村庄历史悠久

据关寨村村志记载,村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朝的至正元年,至正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元朝末年,战乱纷争,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关寨村民为了自保,修建一座固若金汤的寨堡。

平原地区的寨,既不是山寨,更不是电视剧里分座次的土匪窝。据元史记载,寨也是元朝统治下的基层行政单位。

“小时候寨子还在,记忆中村子周围是高大寨墙,东西南北有四个寨门,外围是如同护城河一样的寨沟。”72岁的关新成,家就在寨沟旁边,他领着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可以看到,寨沟遗址还在,刚好绕了关寨村一圈,沟里现在没了水,有的是一些垃圾杂草。

关新成说,他听老辈人讲,在过去,没有重型杀伤性攻击武器,寨墙就成了重要的战略防御工事。有兵匪作乱,紧闭寨门,即可拒敌于寨门之外。寨内有匪贼作案,只要紧闭寨门,匪贼也很难逃于寨外。

据村民们回忆,村里之前除了高寨墙,还在村北边修建了关帝庙、清凉寺、关氏祠堂,虽然这些建筑已经不复存在,但村里还有一些石碑、石墩等遗物,也算是村子600多年历史留存下来的见证。

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小村庄里,也相继走出了一些优秀人才,比如:20世纪50年代走出去的大学生、现已步入古稀之年的关国范老人,退休前曾在上海工作。2014年秋季,老人还从上海给家乡的学生们寄来了100多册图书和7台笔记本电脑。

另外,关寨村人有学医的传统,村里出了不少医生,有的医生在市区也小有名气。

齐心协力脱贫

虽然关寨村历史悠久,可是村庄在经济发展方面还很落后,至今还未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关寨村临着许泌公路,按理说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经济发展应该不算太差,可是之前由于村民发展意识落伍,发家致富的办法不多。”王春峰是市工商局下派到村里的第一书记,对于村庄的经济发展缓慢,他有自己的深刻见解。所以,他驻村后,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村民们的落后意识。

他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业科技,谋划发展出路。改变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保持村干部稳定,大家齐心战贫困。

为了加快村庄的发展,改变落后面貌,市工商局也是积极想办法,帮村庄脱贫。他们先后出资2万元,为村里建设文化广场,协调各分局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为村里的贫困户送温暖。协调资金资助关寨村逸夫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还为关寨村委会安装宽带,向村广场连接无线WIFI,供广大党员、群众上网、学习、娱乐。

在改变村容村貌方面,王春峰协调30吨石子铺设村内道路300米,协调资金改善村里的路灯状况。另外,为支持村庄发展,今年各扶贫资金整合项目也逐项一一落地,村内巷巷通已基本完工,主路正在放线规划清障中,西广场已勘察完毕,工程正在实施,健身器材、文化书屋设备已经发放到村。

走出致富新路

老百姓能否过上小康生活,关键在于腰包能不能鼓起来;腰包能不能鼓起来,关键在于产业能不能发展起来;这是一条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链条。

发展产业是促进农民快速增收的根本。

关德良,是村里的一名种烟叶大户,已经有六七年的种烟经验,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烟炕,他种的烟叶面积最多时候达到了120亩。

“我们关寨的地,还是比较适合种烟叶,烟叶收入还可以,一年下来能卖几十万元吧。”关德良说,以前没种烟叶之前,他也是抱着老传统观念,以为种好玉米、小麦就有收成。后来发现,这种种植模式效益太差,后来才开始承包土地种烟叶。不仅他自己发家致富了,还带动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比如:每年打烟叶、炕烟叶都需要劳动力,每年一到收烟季节,村里有二三十名劳动力跟着他干活。

关豫龙,是一名“90后”,曾经也在外地打工闯荡,后来返乡创业,在村里承包建了一个家庭农场,发展休闲农业。记者在他的家庭农场看到,这里占地40多亩,原来是村里的一个坑塘,关豫龙进行改造,填坑种上了桃树、梨树,养鸡、养鹅,还开辟池塘养鱼,发展成垂钓基地,现在已经小有名气,连许昌市、平顶山市的人都跑来垂钓。

关寨村除了特色种植走出了新路子,一些村民还引进养殖技术,在村里发展特色养殖。关汉伟就是众多养殖户的代表,他在村里承包土地,建起了鹌鹑养殖场。在鹌鹑养殖房里,阁楼式的养殖笼中只只羽色饱满的鹌鹑,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鹌鹑蛋被工人装满小盆,而这名正在收鹌鹑蛋的工人就是关汉伟。

谈及养鹌鹑,他也是经过了几番考察。“目前鹌鹑蛋市场价要远比鸡蛋高,而且鹌鹑蛋还有补气益血、强身健脑的功能,营养价值是鸡蛋的两倍。鹌鹑肉也是许多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本地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关汉伟说,这几年,村民们发家致富的思路宽了,门路也多了,腰包鼓了之后,家家户户比着盖新房。

培育劳务品牌

近年来,在发展劳务经济的过程中,关寨村注重培育有特色的劳务品牌,明确提出“突出特色、树立品牌、服务引导、规模发展”的工作思路。短短几年间,就形成了保安、装饰装修、餐饮三大劳务品牌。

据王春峰介绍,这三大劳务品牌,也是由三位村民带动起来的,分别是村民关永昂在广州开的保安公司、关伟强在深圳开的装修公司、关国合在汕头开的餐饮、娱乐服务公司,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庄的年轻劳动力200余人。

“这些人在外地也都闯出了各自的名堂,他们在带动村民就业的同时,还不忘回报父老乡亲。村里搞公益活动时,他们也都积极参与。”王春峰说,如今的关寨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用艰辛和汗水织就了一幅美丽画卷。下一步,村委会还将注重加强与这些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的联络和沟通,用家乡人那份特有的真情厚爱,让他们体会到“桑梓情”,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带动贫困户脱贫,让他们尽一尽“赤子情,游子意”,共同为关寨村谋发展。

本版文字、图片由本报记者王辉 李林润提供

主办

市委组织部

市驻村办

漯河日报社

执行

漯河晚报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