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9版)
咬定发展不放松
打出转变“组合拳”
中国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习近平
一条国际货运航线将卢森堡签证材料受理窗口带到了中原。
6月13日,卢森堡与河南签署协议开展飞行签证业务,在郑州即可办理赴欧盟签证并畅游26个申根国家。这一大礼包,源于2014年开通的“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
物畅其流则民心相通。2014年1月14日,一条重磅消息引爆全球航空业:河南航投出资2.1625亿美元收购了卢森堡货航35%的股权。从签署股权收购协议至今,双方不断完善通航点布局和航线网络,架起了河南与欧洲之间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
6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此前一天,贝泰尔率领的政府代表团刚刚结束首次“河南行”。在会见中,习近平明确表示:“要深化双方‘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和产能等合作,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为此,河南提出将这条“空中丝路”打造成为引领中部、服务全国、联通欧亚、辐射世界的空中经济廊道,推动河南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熠熠闪光的“空中丝绸之路”,河南落实总书记嘱托写下了精彩一笔。
牢记嘱托加油干,且趁东风好扬帆。
任务越艰巨,越要牢记领袖的嘱托;形势越复杂,越要担当历史的重任。
决心和信心在探索中更加坚定,认识和领悟在实践中更加深化——
总书记提出要打好“四张牌”,为让中原更加出彩指明了路径与方向: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出彩”的重要基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出彩”的根本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是“出彩”的有效途径;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是“出彩”的必要条件。
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对持续打好“四张牌”进行了全面部署,确立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把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列入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党代会报告用整整10页的篇幅对打好“四张牌”进行了具体安排——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和网络经济强省。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发展新空间,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打造发展新支撑,夯实发展基础,蓄积发展后劲。
紧随其后,省委、省政府出台“打好‘四张牌’五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主要目标和重点举措,并制定了17个重大专项。
顶层设计“规划图”统筹科学,落子布局“路线图”环环相扣,具体执行“施工图”周密务实。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原城市群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密集落地,让河南牢记嘱托打好“四张牌”如虎添翼,乘上了战略叠加效应的东风。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把握新常态的重要基础——
2017年4月8日,全省重点项目暨转型发展攻坚集中观摩在许昌举行。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带领18个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及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地教学”。
在森源集团,当电动乘用车、自装卸环卫车、多功能抑尘车等近百台特种专用车辆整整齐齐从观摩组面前驶过,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谢伏瞻边观摩、边思考,不时点评。他指出:“经济形势比较好的地方,都是转得早转得快的地方。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务求转型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放眼全局,河南产业结构转型正在走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走向高端,与创新链加速融合,形成一批全链条、高效率的新业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激活把握新常态的核心动力——
洛阳普莱柯公司,一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带来10亿级产值;河南汉威电子,一个传感器芯片撬动整个物联网生态圈;新乡科隆集团,一台冷凝器做到了全球同行业第一……
一个领军人物,一个创客团队,一个好的创意,一项先进技术,往往能带动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跨越发展。
郑州、洛阳、新乡是三个昔日互帮互助的“好邻居”,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家族的“新成员”,在示范区的平台上变成亲密无间的“一家人”。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以来,聚集了全省53%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的上市企业、76%的新三板挂牌企业、47.6%的科研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9.4个百分点。从“蛟龙”探海到“神舟”翱翔,都闪现着三地的智慧之光。
河南加快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集中全省创新资源优势在生物育种、通信技术、超级电容、工业CT四大创新引领型项目上求突破,努力把中原全域打造成适合创业、适宜创新之地,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把握新常态的支撑载体——
速度改变空间,“双城记”连连上演。生活在开封、工作在郑州的赵鹏飞,每周至少有三天,都会在下班后从郑州东站乘坐G1880次列车返回开封。“四铁联运”让城际通勤时间的计量单位由小时变为分钟。
辽阔的中原大地,被米字形高速铁路网聚合成一小时生活圈。这是河南夯实硬基础、提升软支撑的缩影。河南重点提升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领域现代化水平,推动枢纽经济加快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收获更多幸福。
推进新型城镇化,寻求把握新常态的最佳支点——
2017年8月10日。汝州市汝河沙滩公园。
细白的沙滩、度假风的凉棚、蓝色的水面和休憩的游人,让这座内陆城市打造出了一片滨海美景。参加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推进会的市长们、县长们纷纷称赞:一步一景满城皆画,一行一业都有文化。
在这里,河南省省长陈润儿指出:“要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
河南多点支撑、大小结合推进城镇化,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共同形成河南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与此同时,抓好中小城市特别是县级城市的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河南特点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为中原添光彩
为大局做贡献
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
9月21日起,七对“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将在京沪高铁按时速350公里运行,朋友圈为之刷屏。这次提速一年前曾在河南进行过严格的高速交会试验。
2016年7月15日,11时19分50秒。郑徐高铁民权段。两列动车成功交会,1.9秒,单列时速421.9公里,创下世界高铁动车组交会试验最高速。不久,郑徐高铁正式开通,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画下重要的一横。
“我们干成了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妥了一批多年想办办不了的要事,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朴实描述的背后是“河南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经济态势稳中有进,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作出新贡献——
“滴滴……”河南奇异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李可乐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您完成工资交易5635元”。“涨工资啦?比上个月多了五百多呢!”办公室的同事们纷纷聚在一起,议论这个好消息。
今年上半年,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9%,高出GDP增速0.7个百分点,实际增速跑赢GDP,老百姓有满满的获得感。
这种获得感不仅体现在居民收入上,也体现在经济运行飘红的数据上。
上半年,河南生产总值增长8.2%。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与全国相比,这是高于全国同期1.3个百分点的8.2%;与自身相比,这更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上实现的8.2%,增速好于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满满的获得感带来稳稳的幸福感。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2.7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6.12%。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带动了就业总量增加。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细读去年河南的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表述:“经济总量保持全国前列”,“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河南的家底更厚实,经济大省地位更巩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河南承担了拉动增长的重任,生产总值从“3万亿俱乐部”跨入“4万亿俱乐部”,持续稳居全国第五位,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做出了新贡献。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正能量——
2016年,河南电商交易额突破一万亿;郑东新区电子商务大厦,一栋楼的税收超过一个县;郑东新区CBD税收超亿元的楼宇达到29幢,已成为一个个立起来的“不冒烟”的开发区,带动河南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型。
2016年,河南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9.3%;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继续攀升,达到50.3%。
河南工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增长速度连续多年在高位领跑,装备、食品、新材料、电子、汽车五大主导产业形成集群效应,机器人、新能源、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在夏粮总产量及亩产量持续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谋求“高位转型”,从发展大宗普通农产品向发展优质小麦花生、畜草、蔬果转变,向优质高效要市场。
创新的引擎一旦启动,就会创造出千姿百态的新技术新业态。河南保税物流园区内,“秒通关”“三个一”创新了中国跨境电商的新模式;中信重工产业园区内,机器人集群让老国企站上了智能制造的风口;中原冷链谷内,鲜易控股打造出全国冷链资源公共交易新平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河南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以推进“双创”强化活力根基,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正能量。
经济发展动能增强,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新探索——
“我是波士顿龙虾,刚从美国抵达郑州,现在要坐着冷链车去北京!”郑州机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显示:来自全球的生鲜食品与这只龙虾一起,正快速分拨至全国各地。
一只龙虾的“跨洋之旅”,折射出河南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不断拓展空中、陆路、网上“丝绸之路”和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高效衔接,真正实现“一单到底、物流全球”。
“水清、岸绿、景美,水里还不时有小鱼游动”,蔡河由过去商丘市民口中的“臭河”变成了“小西湖”;永城市西城区,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护城河通过清淤治理,从“臭水沟”变成“游泳池”。
这是河南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成果,许多中小城市变得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城在林中、水在城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如同一幅养眼的彩色照片。
站在郑东新区CBD如意湖畔,一幢幢挺拔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处处透着活力、时尚和“国际范儿”。
眼光放远些、再远些,从郑州开始,向东、向西、向南、向北,包含五省30座城市的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正在2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铺展开来,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郑州、辐射周边、活跃全局,彰显中原腹地的重要力量。
河南把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首要突破口,以重点突破带动加快发展,增强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闪耀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光芒,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把握新常态,打好“四张牌”,河南已经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光明大道。新的优势、新的潜力、新的希望正在中原大地蓬勃生长。
乱云飞渡仍从容,是大国领袖的风范。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中原儿女的誓言。
据《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