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晓峰 通讯员 彭高锋)申请人足不出户通过网络申请,从进入审批系统,到审批通过,仅需20分钟,就能领到营业执照。9月1日,全省第一张“零见面”审批的营业执照在市工商局诞生,并通过快递人员邮寄至申请人地址。我市创新探索的这种“零见面、零距离、零费用”线上全流程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的模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简政放权,应该说,该取消的权力基本已经取消,该下放到县区的权力,也已经下放到位。目前,在行政审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跑腿多、耗时长,群众还有意见。”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编办)主任胡新保介绍。针对这种情况,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编办)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和难点,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把优化流程、简化审批程序作为“放管服”改革的重中之重,学习借鉴江苏、浙江等地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再次梳理审批流程,审批环节该合并的合并,该精简的精简,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努力实现全省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最少、审批速度最快,尽力让群众办事审批“最多跑一次”或干脆“不见面”。
为实现这一目标,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编办)积极与市工商局沟通对接,以个体工商户登记为切入点,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和环节,实行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由审核改为承诺:申请人申请登记时,对经营场所信息进行自主申报,不再提交不动产证书、租赁合同等证明材料,只需作出符合事实和规定的承诺即可,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创业。同时,在全省率先启动个体工商户“互联网+工商登记”模式:对符合条件者,登记机关将申请人登记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登记,从而实现登记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零见面”审批。
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编办)一直强调,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要强化放管结合。为确保监管不缺位,市工商局广泛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银联数据和短信验证码实现“零见面、不登门”实名身份认证,保证申请人提交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在全省率先使用数字签名技术,让申请人提交材料不可篡改、不可抵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