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箱”里装着“健康的粪菌”。
救命的“粪菌”。
一个“救命箱”穿越1500公里,从设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中华粪菌库快递到贵州省凯里市的这家医院,“救命箱”里是用-78℃的干冰包裹着一份“健康的粪菌”。这是中华粪菌库又一例成功的异地粪菌移植,也是在贵州省实施的第一例粪菌移植异地救援计划。
8月2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教授接到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黄秀江主任的电话。据黄主任讲这位病人是58岁的杨先生,患中风3年多,近日突发意识障碍、不能言语住进凯里市黔东南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杨先生肺部感染稍好转但却出现反复腹泻,使用了多种抗生素及益生菌均无法控制。由于严重腹泻,病人还出现了严重营养不良,生命垂危。
黄主任对肠道微生态很熟悉,知道粪菌移植的治疗适应症为严重肠道感染,他联系了中国菌群移植平台,联系到张发明主任,随后两人制定了治疗方案。当天,中华粪菌库的工作人员便取出提前制备好的健康粪菌,用-78℃的干冰保存打包后,将“救命箱”发往贵州,南京到贵州1500多公里,这份粪菌8月24日23时18分,经过42小时从南京来到苗岭。黔东南州医院内镜中心医护人员顺利帮助健康菌群在患者肠道内“安家落户”。第二天,患者的腹泻便得到很好的控制。
据悉,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由张发明主任与我国著名消化内科专家樊代明院士、吴开春教授等人共同发起,救援对象为各地各医院严重肠道感染、经常规治疗无法控制且不宜转诊的患者。从2015年成立中华粪菌库至今,已经实现异地粪菌移植100多例,患者遍布全国各地。
这两年,粪菌移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和普通大众所接受,张发明也因此收获了不少“粉丝”。中华粪菌库的建立,为各医院及医生们提供支持,也为患者们打开了生命之窗。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