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运庚老人在黄河路东段捡垃圾。
□文/图 本报记者 朱 红
9月17日中午,在市区黄河路东段,88岁的孙运庚老人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头戴红色志愿者帽子,一手拿着捡拾垃圾用的夹子,一手拿着塑料袋,一丝不苟地捡拾烟头、纸屑、果核等垃圾。
他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他的那种认真劲儿,令人心生敬佩。
孙运庚老人家住郾城区沙北街道孙庄村,是位有着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三年前,我市开始“创卫”,他走上街头,义务捡拾烟头等垃圾。每天早晨,吃过早饭,他穿上志愿者服装、戴上志愿者帽子,带着夹子和垃圾袋就出发了。
“我出门沿着街走,走到哪儿是哪儿,见到烟头、纸屑等垃圾就捡起来。”孙运庚老人说,“有时候转着转着,我就走到了双汇广场、黄河广场、五一路等地方。如果累了,我就坐公交车回家。如果不累,我就再捡一会儿。”
孙运庚老人说:“我年龄大了,干不了其他重体力活,捡捡垃圾还是可以的。况且,这还可以锻炼身体,可谓一举两得。”
孙运庚老人没有当过兵,但他敬佩军人,尤其是那些把生命献给了祖国的老兵。
孙运庚老人说:“我最佩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雷锋式的好战士,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许多年前,那么多先烈为国捐躯,连命都不要了,所以我干这点不算啥,像米一样小。”
除了上街捡垃圾,孙运庚老人还义务打扫公厕40多年。
记者了解到,2012年7月,孙运庚老人被评为我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先进个人。
此外,孙运庚老人曾是沙北街道“创卫”工作义务宣传员,每天戴着“郾城创卫”的红袖章,宣传“漯河‘创卫’、人人有责”“门前三包、干净整洁”等。
孙运庚老人告诉记者,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信心和热情感染周围的群众,让大家都参与到“创文”中来。
“只要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人人都为‘创文’出点力,环境好了,素质提高了,‘创文’就一定能成功。”孙运庚老人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坚持上街捡拾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