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朱 红
9月14日早晨7点多,在市区海河路上,60岁的环卫工李素华大妈正在挨着沿街商户收集垃圾。当商户准备将垃圾扔进她的垃圾车内时,她总是笑着双手接过说:“来,我帮你。”
李素华干环卫工已经一年多,负责的路段是海河路与泰山路交叉口往东500米左右的海河路段。看似不长的一段路,她每天要往返清扫很多次,但李素华说:“我的工作就是让街上没有任何垃圾,所以无论扫多少遍,我都不会厌烦的。”
李素华家住辽河路,每天早晨3点多起床,4点出门,十分钟左右就到了负责路段。一到地方,她就拿出扫帚就扫起来,然后扫进垃圾斗内,再倒进垃圾车内。
“以前我举起垃圾斗往车内倒的动作,每天不下300次。自从‘创文’以来,街上垃圾少了,每天仅几十次就行了,可见人们的素质都在提高。而且现在很多人都很尊重我们环卫工呢,这让我工作起来也更有劲儿了。”李素华说,“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伙子,手里拿着一个空矿泉水瓶子,走了很远,然后见到垃圾箱了才扔进去。他没有随处乱丢,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但让我很感动。”
李素华告诉记者,她经常自觉地晚下班,多打扫几遍。“我也要站好自己这班岗,为城市美丽贡献一点力量啊,权当锻炼身体了。”李素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