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本地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
共住一个小区,都喜欢书法绘画
六位老人举办社区书画展

67岁的陈象伦(左一)给大家讲解作品。本报记者 杨 光 摄

本报讯(记者 杨 光)10月10日上午,在召陵区天桥街道3515社区活动中心,六位老人举办的社区书画展开幕,他们年纪最大的91岁,最小的67岁。六位老人以前是同事,退休后还在同一个小区内居住。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国庆节期间,六位老人策划举办一场社区书画展,他们自己创作、布展,并征集作品,给社区居民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书画展作品注重趣味

10月10日上午,在召陵区天桥街道3515社区活动中心,四面墙上挂满了书法、绘画作品。记者看到,参与布展几位老人,讨论着每件作品的特点,个个精神矍铄。

这些展品除了常规的字画,还有不少有特点的作品,其中一副对联吸引了不少人围观。“花落映窗红雨细,细雨红窗映落花。”这首副对联正反一样,对仗十分工整,不失诗意,让观者啧啧称道。

“这副对联很有意思,显示我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85岁的梁鸿宾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进入工厂后才学习了知识,对古诗词很喜欢,这副对联目的是增加书画展的趣味性。

86岁的李金山老人是省作协会员,这次展览他创作的词《等飞蛾》,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等。李金山告诉记者,他虽然不写书法,但给大家提供文字素材。李金山老人给重孙子创作的一首《家庭成员歌》,把所有家人的名字写了进去,读起来朗朗上口。“我的重孙子已经8岁了,想让他学点知识,就编写了这首歌,他现在能熟练记清楚家中每个人的名字了。”李金山老人告诉记者。

老人们都喜欢书画

记者了解到,3515社区活动中心有一间书画室,专门给老人们使用,这间画室空间不大,笔墨纸砚俱全,经常来这里练习书画、聊天的六位老人,最大的已经91岁高龄,最小的也已经69岁。这些老人过去是同事,退休后又成了玩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其乐融融。

91岁的俞善理老人退休后在武汉上了十多年老年大学练习书法,现在是武汉市书法协会的会员,他对书法热情很高。“退休后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书法,喜欢读书看报。”俞善理老人告诉记者,伙伴们互相进步,也别有一番乐趣。86岁的彭德功老人跟着俞善理学习书法已经两年多,进步很快,这次展览也有他的作品。

80岁的王守政老人,多才多艺,能写能画,没退休前担任过文化教员,很受大家尊重,他也是社区书画小组的得力组织者。

67岁的陈象伦是他们中年纪最小的,他知识丰富,善于钻研。陈象伦是这些人中唯一会使用电脑的人,经常帮大家查找一些历史典故和知识。有一件参展书法作品是隶书《石门颂》,大家对其中的内容和读法不太理解,陈象伦在网上搜索后,把这件作品的背景资料讲解给大家,还打印出来让大家看。在布展期间,一些爬高上梯的活儿,也都交给陈象伦来做。“我在这里只能算晚辈,和这些长辈们在一起,也学习到不少知识。”陈象谦虚地说。

老有所乐感受夕阳美

召陵区天桥街道3515社居委主任潘淑萍告诉记者,社区书画室成立已经一年多了,老人们经常到这里交流,有时候还互相串门,在一起看书、读报,度过幸福的晚年。

“我承担起组织书画小组的任务后,把老朋友们聚在了一起,虽然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太一样,但都有借鉴的地方,能玩到一起很开心。我们觉得这才是享受生活,这也是我们延年益寿的秘诀。”王守政告诉记者,老人们最害怕寂寞,老朋友们在一起交流,心情也变得开朗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大家都很喜欢。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