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桑榆晚晴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
90岁老人自己做饭洗衣,还会使用缝纫机。他说——
“一大家子和和美美就是幸福”


今年90岁的赵汇泉老人老家在舞阳县莲花镇,他十多年前来到漯河,住在市区海河路女儿闲置的一套房子里。他喜欢清静,愿意一个人生活,生活规律而充实。9月底的一天,记者采访了赵汇泉老人。走进老人的家,屋内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墙上贴着自己写的毛笔字,房间里有种浓浓的书香气息。采访中记者发现,用“随遇而安,淡泊名利”来形容他最合适不过了。

坚持工作到73岁

赵汇泉是一位老教师,他工作认真细致,因工作需要,直到63岁才退休。随后,当地派出所又聘请他负责管理办理身份证等内勤工作,这一干又是10年。

如今,赵汇泉老人除了耳朵有点背之外,思维清晰,精神矍铄,记忆力非常强,几十年前的事情,说起来有条不紊,连时间、地点都记得很清楚。老人告诉记者,过去家里条件不好,但他认为,只要一家人三餐能吃饱、能穿暖就很满足了。多年来他在吃穿上从不强求,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不求名利,有着很好的人缘。

赵汇泉老人的女儿小君告诉记者,她记忆中父亲总是骑自行车上下班,每次上班离开村口和下班快到村口时,父亲都是推着车子回家的。“因为跟父亲打招呼的村里人特别多,根本没机会骑车子,就那么一路打着招呼,一路推着车子到家了。父亲德高望重,很受村里人尊敬,这让我们做晚辈的非常自豪,也更加敬重自己的父亲。”小君说。

A

爱给后辈发红包、写春联

赵汇泉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说起孩子们,老人赞许有加。“他们都很孝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也不缺吃不缺穿的,他们总是怕我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三天两头地给我送这送那。”老人乐呵呵地说。

赵汇泉老人从不要孩子们的钱,反而几十年如一日,在每年春节,用自己的退休工资给所有孩子发红包。“我小时候父亲就给我发红包,现在我已经53岁了,父亲还在坚持给我和我爱人发红包。我明白,红包里无论有多少钱,这份父亲对孩子的心意是千金买不来的。每次我接过红包,就感觉自己的长辈身体还好,我还有机会好好孝顺他,心里就感到很温暖。”小君眼眶湿润了。

有了孙辈后,老人也给孙辈发红包,谁都不例外。谁家的孩子考上学了,他也会出钱赞助。老人说,一大家子和和美美,这就是幸福,比啥都强。

不仅如此,老人还有一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就是给晚辈们写对联。每年12月,他就开始算算有多少个家庭、每家需要几副春联,然后去买红纸、备笔墨。对于春联的内容,老人会根据每家的不同情况编写。外孙女云云两年前结婚,这两年她家里贴的就是姥爷写的春联。

“看着姥爷写的春联,我能感受到姥爷写的时候很用心,他爱我们每一个人,浓浓的亲情都包含在这春联里了。”云云说。

B

能自己动手绝不麻烦别人

虽然赵汇泉老人一个人生活,但晚辈们隔三岔五会来看望他,所以他并不寂寞,而是将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又很有规律。

赵汇泉老人说,无论春夏秋冬,他都是每天早晨6点起床,稍微活动一下,自己做早饭,7点吃饭。收拾碗筷后,就翻看报纸,《漯河日报》《漯河晚报》是每天必看的,而且看的时候不戴老花镜。他会选择性地看看电视新闻,中午吃过饭午休一会儿,下午写写毛笔字,侍弄阳台上种的君子兰、吊兰、长寿花等花草。然后会出门转一会儿,晚上9点睡觉。如果当天有排球赛、篮球赛等体育节目时,他会适当地将睡觉时间往后延长。

老人一直坚持自己住、自己做饭,一天三餐很有规律,而且从不挑食。衣服啥时候换下来,立即就洗,因此,老人的衣着都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不管饭好赖,衣服好赖,重要的是吃饱穿暖即可。能自己动手的事情,我绝对不麻烦别人。”老人说。

更让记者佩服的是,老人竟然还会踩缝纫机。小君告诉记者,老人会自己拆洗棉衣,自己缝制棉衣,还会自己纫针做衣服。“这些针线活儿我都不会做,不知道他是怎么学会的。”小君说。

老人写得一手好字,这与他当教师几十年、板书写得好有一定关系。如今,他每天练练字、侍弄一下花草,生活充实而简单。对他来说,他所写的“静以修身”几个大字,是对他晚年生活的完美诠释。

C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