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成长,家长最是喜悦。然而,在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阵痛无法避免。近日,媒体曝光的多起青少年自杀事件牵动着众多家长的心。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
□文/图 见习记者 刘亚杰
未成年人要学会求助 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孩子会变得敏感、多疑甚至叛逆,表现为厌学、交际困难等多方面的问题。
正在读高三的甜甜(化名)向记者诉说了她心中的压力与困惑:“高三压力很大,我感觉最近心理出了问题。以我的成绩,继续保持下去、考上重点大学应该不是问题,但是现在我只要看到别人比我的成绩好,我就很生气,一定要超过别人、比别人强。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排解,就找到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跟那里的老师聊聊天,感觉好多了。”
甜甜尚能通过相关的渠道来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而很多未成年人,不懂得如何求助。
一位正在读初中的13岁女孩,由家长带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副主任王焯告诉记者:“孩子来的时候已经有自杀倾向,割过腕。父母带孩子来,说孩子不听话、不好管。我们接触后了解到,这个孩子有抑郁症,而且比较严重,表现的症状就是厌学、情绪持续低落、人际交往困难。”
王焯说的这个案例很常见。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类问题也是很多家长担心的,就是所谓的“早恋”。
“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在谈恋爱,其实孩子只是需要关心了。之前有一个孩子就是这种情况,父母工作忙,不管她,她经常一个人吃饭、睡觉。后来她那个所谓的‘男朋友’不上学了,她也不想上了。有时候孩子只是一种情感上的需求、一种陪伴的需求。”王焯说。
王焯说,正常的学习生活填满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一般都是孩子出现问题了,比如厌学,家长才会带孩子过来咨询。也有孩子电话咨询的,咨询的内容一般都涉及恋爱、性、自杀等。可能他们觉得电话咨询比较‘安全’,能保证他们的隐私。
记者问王焯对未成年人在处理心理问题方面有什么建议,王焯告诉记者,其实,不应该对孩子有什么建议,而应该对家长有一些建议。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成长,一旦发现情况,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专业的机构求助。对于孩子来说,觉得有事情想不开或者解决不了的时候,要学会向大人求助。现在很多孩子的抗压能力特别差,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长忽略孩子,二是保护过分,都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让孩子健康成长
有人说,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如果孩子已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无法从源头去解决,只能慢慢疏导。建议家长们在孩子还小时,在教育孩子上多下功夫。”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家庭教育顾问王珂告诉记者。
杨女士在处理她和女儿佳佳之间的关系上尤其上心,她告诉记者:“如果等到她上初中、高中了你再跟她沟通,那肯定晚了。要从小就跟孩子建立一种信任和良好的沟通。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什么都不跟你说了,我觉得那是大人的问题,因为她从生下来就跟妈妈最亲。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有时候我工作忙,回来的时候她已经睡了,小学、初中的家庭作业需要家长签字,佳佳就会给我留一个小纸条放到桌面上,她的作业我不看就会签字,因为我相信她;偶尔检查和监督,让她知道妈妈并不是不管她。等她长大了,她自己的决定我会无条件支持,因为她总要学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虽然我对她的行为很不理解,但我还是支持她。”
刚刚考上海口某大学的阳子,独自一人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求学,新的生活环境,让她对与父母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我跟家人的关系一直挺好,回想起自己青春期的那段时光,觉得跟爸爸妈妈之间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经常跟妈妈发脾气,不过事后会通过微信跟妈妈道歉。现在想想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爸爸妈妈年纪越来越大,真的不应该那样做。现在长大了,觉得跟爸爸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能让我很好地处理很多事情,最起码在我需要诉说时,有亲爱的爸爸妈妈可以倾诉。现在想想也许都是很小的事情,可当时就觉得是天大的事情。”
王珂说:“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跟父母最亲,当他有什么困难或苦恼的时候,他从父母那里得不到关爱,如果在学校老师也不能及时帮他们解决,加上受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最终孩子会觉得无处可说,悲观的人就会产生绝望的情绪。还有一些孩子,就是所谓的不好管的孩子,爱上网打游戏,其实这些孩子是缺乏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育首先是父母的教育。”
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关注未成年人成长
教育是一个整体,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补充,社会的关爱是支撑,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才能给未成年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目前我市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各区均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及志愿团队,全市各学校大多都有心理咨询老师和心理咨询室。
漯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阳光爸妈关爱留守儿童心灵成长加油站”活动自今年9月开展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召陵区邓襄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姜老师,是“阳光爸妈关爱留守儿童心灵成长加油站”活动的具体实施人。姜老师告诉记者:“开始我们到开源社区的‘向日葵成长营’,孩子们在那儿都表现得很好。因为我们是农村学校,到市里实在不方便,后来我们就在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帮助下,在我们学校进行这个项目的落地。现在通过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帮助,我们的老师学习如何跟家长之间形成联动,让家长去落实。我们每周都会布置一定的作业,这个作业是生活中的。比如,我们在学校学到《弟子规》,学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然后通过家长微信群,让家长监督孩子,再把孩子的情况反馈到我们的微信群里。很多孩子,以前爸妈使唤不动他们,现在懂得帮家里干活了。”
“这个活动开始是在邓襄镇第二中心小学做试点,现在邓襄镇坑韩小学的老师也在学习,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也邀请我们去指导,做了几场这样的活动。我们的志愿团队把方法教给老师,让老师和家长之间形成联动,让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阳光爸妈关爱留守儿童心灵成长加油站”项目负责人王锋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