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户制钢所数据造假丑闻继续发酵。据最新披露,日本自卫队的武器装备中也使用了神户制钢的问题产品。与此同时,内部调查显示,除铝、铜制品外,其铁粉产品也存在数据造假问题。
【波及军工产品】
日本经济产业省10月10日在记者会上说,收到来自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斯巴鲁、石川岛播磨重工集团四家企业报告,证实其生产并提供给自卫队的武器装备中,使用了神户制钢所提供的问题铝、铜制品。
问题产品在飞机、导弹、装甲车辆中都有应用。在日本10月10日发射的H2A火箭上,也使用了这些问题产品。四家制造商目前正在确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经产省10日表示,相关产品暂时不会影响装备使用。
《朝日新闻》11日报道,在神户制钢所内部开展的进一步调查中发现,除铝、铜制品外,铁粉也存在数据篡改问题。这些铁粉用于暖宝宝、汽车零部件等的制造。随着调查深入,存在篡改数据问题的产品种类可能进一步扩大。
【业务或面临重创】
由于铝合金质量轻、导热性好,能够有效减少能耗,从21世纪初全球范围内加强尾气排放限制以来,各大汽车制造商广泛采用铝制品。飞机、列车等追求轻量化的产品也给铝制品行业带来巨大市场需求。
在丑闻曝光之前,铝、铜部门一直是神户制钢所主要创收部门。该公司年度收支报告显示,因钢铁行业原料成本上涨,神户制钢所已经连续两年亏损,但铝、铜部门在上一个财政年度实现了120亿日元(约合7亿元人民币)利润收入。
神户制钢所先前预测,“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旺盛的铝制品市场需求将带动销量增长,加之成本削减,铝、铜部门2017财政年度收益将进一步增加”,甚至期待由此扭转该公司持续两年的亏损局面。但是,《每日新闻》指出,一旦车企因此取消与神户制钢所的合作,它的盈利目标将难以达成,而如果因此引发大规模汽车召回,神户制钢所可能面临高额索赔。有业内人士认为,它甚至可能破产。
10月11日,东京股市神户制钢所股价继续跳水。短短两天内,股价已从每股1368日元跌到878日元,跌幅达35.8%。
【深度分析】
这不是神户制钢所第一次曝出造假丑闻,放在整个日本企业界也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反映出日本企业在海外竞争和产业转型压力下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日本拓殖大学经济学教授朱炎认为,日本企业近年曝光的丑闻大多是有组织参与、集体隐瞒,凸显企业缺乏内外监督机制、纠错赏罚机制。
企业管理层为降低成本,与合作伙伴搞内幕交易,对产品质量缺乏长期监督,对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压价,后者也因相似压力放松了品质要求。
日本立正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苑志佳说,日本早就处在产业转型的关口,但进展太慢。日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高企等难题预示“不转型必衰退”的前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的丑闻只是开始而已,今后可能会不断出现。
【第一评论】
日本传统上有“耻感文化”一说。然而,这些年弥漫日本的“隐瞒文化”“篡改文化”正在战胜“耻感文化”,导致整个社会对谎言、造假的“耻感”急剧下降,这种隐性腐败正在从政治领域渗透到经济、社会等其他领域。
以首相安倍晋三卷入的森友学园丑闻为例,不仅首相官邸和自民党上下拼命捂盖子,财务省知情部门也在隐瞒、篡改乃至销毁对安倍夫妇不利的证据。几乎同一时期,防卫省被曝刻意瞒报记录陆上自卫队驻南苏丹维和部队每日活动的日报。
这些丑闻还显示,“惩恶扬善”机制在崩溃。最典型的是,涉嫌隐瞒森友学园丑闻的财务省高官事后被安倍擢升为日本国税厅长官。
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制造”如今光环褪色,一些原本赫赫有名的大企业或转型乏力,或竭力掩盖衰落,是否也暴露出原本健康的企业文化正在逐渐为“隐瞒文化”“篡改文化”腐蚀呢?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