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6日凌晨2时被逝者捐献出的眼角膜,在内皮只有24小时保存期的情况下,开始出现在朋友圈中,寻找“新主人”,完成逝者帮助他人的愿望。最终,在医护人员、网友的接力传播下,31岁的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一青年王泽(化名)获知消息,赶在医院限定的时间内,第一个赶到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
眼角膜急寻“新主人”
从10月16日上午开始,一条关于征集眼角膜移植受体的消息,开始在成都市民的朋友圈中转发起来,消息中提到,某医院有新鲜穿透眼角膜移植供体一枚,“有需要的患者请于今日14:00前办理急诊入院,并留下了医院眼科的电话。”
下午1时,在该医院眼科护士站,一位护士不停地接听着咨询眼角膜移植的事,电话中,护士统一回复需要亲自到医院,办理入院后做相关的检查,在符合手术条件后才能确定,但由于眼角膜只有一枚,因此只能满足最早到,且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
眼角膜移植手术,为何通过网络传播寻找受体,并且还如此仓促?医院眼科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这枚眼角膜是10月16日凌晨2时左右从一位逝者身上取下。由于新鲜眼角膜具有的内皮,通常保存期只有短短的24小时,将入院时间限定在下午2时前,是考虑做术前检查还需要时间。
据了解,在医院眼科的档案里,留存着一些患眼科疾病需要移植眼角膜的患者,但凡有人捐献眼角膜,医院就会按患者登记备案的顺序进行通知。据医院眼科医生称,10月16日凌晨在取下这枚眼角膜后,医院眼科通知了一名备案的患者,结果对方回复说不做手术了,而后面的一些患者又离成都比较远,有的甚至在省外。因时间太紧,医院内部有医生发出了这一消息,让有需要的患者赶紧到医院进行移植。
小伙成为幸运儿
这一枚眼角膜,在10月16日牵动着无数网友的心。所有的咨询电话中,包括31岁的王泽。王泽十年前患上了圆锥角膜,如今左眼失明,右眼看出去则完全是模糊的。10月16日下午1时许,王泽的姐姐在朋友圈中看到这条消息后,将截屏传给了王泽,他最终拨通了一直处于占线状态的电话,询问了医生基本的情况后,便和姐姐骑上电瓶车往医院赶,最终在下午2时左右,成了第一位在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的患者。
王泽入院后,医院眼科的座机电话依旧响个不停,医生逐一告知,已经找到受体了,可以留下个人信息,今后有这样的资源,医院会及时联系,医院的医生也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出找到受体的消息,这枚眼角膜最终有了归宿,继续着为他人带去光明的使命。
王泽坦言,自己以前是做土建的,“眼睛患病之后,就失去了这个工作,现在一家普通的公司打杂。”在此之前,王泽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做过登记,但一直没有眼角膜资源的消息。他并不清楚这突如其来的希望因何而起,当从医生口中得知捐献者的情况后,他沉默了片刻,说:“很感谢这家人。”
讲述儿子身后事
捐献眼角膜的逝者,只比王泽大1岁。10月16日下午4时,记者联系上了捐献者李默(化名)的父亲,对方说,儿子在10月12日骑电瓶时出了车祸,随后入院抢救。因严重伤及头颅,经抢救无效,于10月15日去世。
车祸带走了李默年轻的生命,“我们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求享他的福,只希望他平平安安的,但现在只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尽管言语中表露着悲伤,但李默父亲对捐献儿子器官的决定一点都不后悔。李默在出车祸后直到去世,一直没有机会与他人交流。捐献器官的决定,是父亲替他做出的。
李父说,儿子生前有一次和他闲聊时,曾经说过以后去世了想把自己身上有用的器官都捐献出去,“他说人死了还不是一把火烧成灰,没什么意义,不如去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我一直记得他这样说过。”因此,当监护仪上波动的心率线变成了直线后,李父和妻子毅然替儿子做出了捐献器官的决定。
今年32岁的李默在成都一商场做销售员,尚未结婚。据了解,经过检查筛选,李默除捐献出眼角膜之外,还同时捐出了自己的双肾。
据《成都商报》
捐献者父亲
朋友圈转发
网友忙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