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王 辉
图/本报记者 焦海洋
10月20日晚上,市公安局顺河分局门口,当押解22年前命案逃犯杨某的民警出现时,等候已久的民警和群众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1995年,漯河老大桥发生一起命案。22年来,办案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追捕嫌犯、擒获真凶的脚步从未停下……
酒后发生口角 持砖砸死人
1995年5月24日凌晨2时许,两名男子酒后驾乘摩托车途经市区交通路老大桥南坡时,与两名行人发生口角。两人年轻气盛,与两名行人厮打起来。厮打中,驾乘摩托车的两名男子,手持砖块将行人闫某头部砸伤致其死亡。随后,两人骑乘摩托车逃离现场。
“杀人啦!”一件琐事瞬间演变为一起命案,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市区。
案发不久,原源汇公安分局第一时间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展开侦查。
很快,民警锁定犯罪嫌疑人为郭某和杨某。案发时,嫌疑人杨某才22岁。
“唉,那时候还是太年轻、太冲动,现在是该为年轻时犯下的错买单了。”22年后落网的杨某,回忆当年的所作所为时,后悔不已。
隐姓埋名 在杭州买车送货
案发后,郭某和杨某一商量,分头逃亡。
杨某先后逃到郑州、新乡、深圳、太原等地躲藏,后来又化名董某到上海打工。打工期间,杨某认识了一名江西籍女子。两人结婚后,杨某和妻子在杭州安了家。女儿出生后,杨某用多年打工的积蓄买了一辆货车,帮人送货。
郭某、杨某在逃亡,警方则一直在追逃,多次组织警力对两人进行抓捕。
2010年,犯罪嫌疑人郭某落网,后被判刑。但是,杨某一直杳无音信。
提心吊胆 受委屈也不敢吭声
虽然生活上衣食无忧,但是逃犯的身份一直像一块巨石,压在杨某心头。
多年来,杨某提心吊胆,小心翼翼,见人说话也是谨小慎微。因为22年前与人争执、发生口角酿出惨案,所以这22年来,杨某再也不敢与人争执,即使受了委屈,也不敢吭声。
为了守住这个秘密,他不敢向妻子和女儿说出真相,甚至为了防止酒后吐真言, 他平日里从不喝酒,只有大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时才敢小酌几杯。
“这些年,开车从不敢违章,害怕一违章碰见警察,我的真实身份就暴露了。”杨某说,为了隐藏好身份,他与老家断绝了联系,不敢带妻子、女儿回家看望父母。
22年来 警方从未放弃追捕
后来,市公安局进行体制改革,案件的追捕工作,交由市公安局顺河分局办理。市公安局顺河分局民警,一直没有放弃对杨某的追捕。民警对杨某的所有社会关系一一排查,并多次赶到杨某可能藏身的地点,足迹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但均无功而返。
2017年9月底,市公安局顺河分局再次对杨某的所有社会关系进行走访排查时,获悉了一条重要线索:杨某目前在杭州市生活。
市公安局顺河分局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局长栗魁立即组织案件侦办大队大队长穆润红、副大队长周军等人成立抓捕专班,前往杭州开展工作。
民警赶到杭州后,经过连续多日的排查,在当地警方的大力协助下,终于摸清了杨某的详细住址。
由于杨某在逃亡期间已娶妻生女,其女儿今年刚满8岁,为避免入户抓捕对其年幼女儿带来影响,民警决定在其住宅小区附近守候,趁其独自外出时将其抓获。
10月20日6点10分左右,杨某出了门,准备开车去送货。已经守候了一夜的抓捕民警,冲上前去将其抓获。
“杨×,我们是漯河来的!”穆润红说出一句漯河话后,还想挣扎的杨某顿时愣住了。
沉默几秒钟后,杨某说:“能抽支烟吗?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你们还在找我。”
说完,杨某伸出双手,一副冰冷的手铐戴了上去。
将杨某带上警车后,穆润红等人马不停蹄地从杭州驱车返漯。10月20日晚上7点30分,奔波900多公里后,警车驶进了市公安局顺河分局。
“追了他22年,心里这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给受害人总算有了个交代。”穆润红说。
目前,犯罪嫌疑人杨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