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本地视点
本版新闻列表
 
2017年11月7日 星期

“双11”将至,买还是不买?
进入11月,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开始在各种媒体上宣传“双11”促销活动。同时,国内多家知名快递企业在近期宣布调整快递价格,而“剁手族”们也在等待着抢购时机的到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在11月11日打响。
电商程维杰在整理货品,为即将到来的“双11”做准备。
我市某快递企业忙碌的工作人员。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海防

电商、快递都在忙

11月5日,记者来到市区某快递公司。这里有宽敞的厂房和先进的分拨流水线,一辆辆装卸货物的卡车进进出出。走进工作区,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作人员正在对快递包裹进行分发、扫码工作。

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双11”刺激了消费需求,也使电商、快递业发生了变化。就拿他们公司来说,为了迎接“双11”的到来,公司不但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扩编,还储备了许多小时工。在场地方面,之前公司已经对货仓进行了改造。同时,公司又扩建了一个堆场,防止在“双11”期间发生爆仓。

“双11”期间派件量与日常派件量相比有数倍的涨幅,使得快递公司在“双11”期间要面临很大考验。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在“双11”期间,业务量将在两个方面有所增加。首先是省内往省外转送,一般会从11月11日延长到11月13日,这三天是高峰期。过了这三天,发货量会逐渐下降,一直到业务量回复正常。第二是省外往省内的派件,从11月13日开始井喷式爆发,到11月15日达到顶峰,并一直延续到11月20日左右。

谈到对“双11”现象的看法,这位负责人说,每年“双11”都热度不减,并有越来越热的趋势,其实就是一个电商热。如今的快递业,大致有30%至40%的业务都是电商带来的。到“双11”,电商的业务所占比例更重。所以说,“双11”,是电商把整个链条给拉起来了。

“双11”也是投递员最忙碌的时候。快递小哥郭鹏送快递已经两年了。近期,他负责投送的片区快递员从3个人增加到7个人。即便如此,从往年的情况看,“双11”期间每人每天的送件量不会少于300件。“平时就是200件左右。”郭鹏说。

郭鹏告诉记者,去年“双11”那几天,他每天从上午开始送快递,到下午3点以后才能吃到中午饭。这种情况往往从11月11日开始,要延续一个多星期。送快递有个签收率的问题,必须在某个时间段将货件送到顾客手中。“每到‘双11’我们都要开会,负责人要给大家讲一下应该注意的问题。”郭鹏说,虽然在“双11”送快递要比平时累得多,但是看到客户能按时拿到快递,累点也是值得的。

“双11”是个练兵的机会

如果有人提起“双11”,你是先想起购物节还是光棍节?如今,11月11日这一天早已不仅仅是“光棍节”,而摇身一变成了“购物狂欢节”。

漯河食安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奎告诉记者,公司前期的预热活动已经在上个星期进行了三天。仅手撕面包,三天时间销售量达到6万多单。“平时每天的销售量是5000单。也就是说,3天完成了12天的量!‘双11’当天,我们的目标是30万单,销售额将突破500万元。”刘奎信心满满。

30万单是食安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两个月的销售量。与国内知名综合性购物网站合作,使“食安天下”看到线上销售的潜力。“去年因为还没有跟天猫深度合作,我们做的只是企业店铺,‘双11’当天销售量近10万单。”刘奎说。

为了防止“双11”爆仓,公司在一个月之前通过临时招聘的方式招聘工作人员40名。这个数字几乎是平时公司全部工作人员的数量。这些工作人员虽然是阶段性劳务服务,但是他们的待遇跟公司正式员工的待遇是一样的。

“双11”可以延续3至5天。过了这几天,电商平台的销售量一般会经历一个10天到15天的低谷。然后,会重新恢复到正常的销售量上。在刘奎看来,“双11”的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好。首先,对电商来说,将极大地提高其销售量。其次,通过“双11”的刺激,更能检验一个网络运营团队的能力。刘奎打了个比喻,如果一个电商平台,平时的销售量是3000单,很轻松能完成。但是到了“双11”,销售量猛增,电商能不能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这时候就能考验一个运营团队的能力。“这是个很好的练兵机会!”刘奎说。

刘奎认为,随着消费者的理性消费,人们正逐渐从抢购向选购过度。也就是说,无论是淘宝、京东还是中小型电商平台,他们的运营规则会越来越完善,对产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一切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个利好。所有参与“双11”的商家,只有不断完善规则,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

更多消费者告别冲动

11月6日,记者在淘宝上输入“双11”,然后进行搜索,页面上立即弹出五花八门的商品,这些商品几乎都在以各种方式进行促销。这些促销活动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

据了解,我市许多电商的线上销售,在“双11”之前的销售量无变化,基本与正常情况的销售量持平,甚至低于平时的销售量。这反映了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大家都在观望,看看是否有更大的优惠。

俗话说,买家没有卖家精。在经历各种价格战和购物节洗礼之后,越来越多的买家渐渐成熟起来,他们也学会了理性消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今不但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钟情于网购,而且许多中老年人也加入了网购大军。

“平时那些小件商品该买就买了,但是大件商品我早在一个月前就看好了,专门等到‘双11’促销时再买。”市民张先生说,前两年,每到“双11”前,自己都会在购物车里囤积一些小商品,等到当天熬夜去抢。但是最后却发现,许多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处,买回来后就束之高阁。“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优惠。不过乘‘双11’特价,购买大件商品还是可以考虑的。”张先生说。今年不会再有“剁手”的激情了。

今年3月10日,市消协发布2016年消费维权十大热点,将网络消费列入其中。并指出,消费者对商品质量问题、扩大和过度宣传、实物与宣传不符、七天无理由退货难、优惠活动规则不明晰、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均有投诉。尤其是在“双11”期间,部分商家承诺商品最低价后又降价,消费者要求补偿差价,商家以各种理由予以拒绝。

一些消费者表示,“双11”,有商家看准了消费者的抢购的热情,开始忽悠消费者。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双11”他在网上购买了一件夹克,寄过来之后发现小了。“平时在实体店选衣服都是这个号,但是网上买这件就小了许多。”王先生说。不仅如此,与实体店的货物对比,虽然看上去款式差不多,但用料等明显不一样。“网店退货很麻烦。”随后,王先生就把这件夹克塞进了衣柜,让它彻底“休息”。

“不论东西南北风,咬住理性消费不放松。这是我这些年来在网上消费后总结的经验。”王先生说。他认为近几年,更多的消费者对网购猫腻有了更深的认识。网上炒作的各种促销噱头,实际上能够让消费者享受到的实惠并不多。眼下“双11”就要到了,网上的东西种类多、价格便宜,但是要恪守管用实用的原则,不盲目跟风、不冲动。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