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昨天是农历九月二十,是许慎遣子许冲进献《说文解字》1896周年。“这部文字学大典公开面世,开启了中华汉字文化发展的新纪元。许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原文化的精髓,是漯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11月8日上午,市许慎文化园六书广场上传出洪亮的声音,全国高等院校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正在这里举行。该仪式是2017年许慎文化庙会系列活动之一,同时也宣告2017年许慎文化庙会正式拉开帷幕。
【传承许慎文化】
高校牵手许慎文化园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许慎文化保护和研究、开发、利用工作,致力打造许慎文化品牌。许慎文化园作为弘扬许慎文化、传承许慎精神的重要载体,正在不断推动许慎文化、许慎精神走进高等院校,走近大学师生,让汉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当天,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14所全国高校教学实践基地和河南省语言文化交流基地在许慎文化园集中签约揭牌,标志着许慎文化和高校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基地的设立,有利于促进高校师生和公众更便捷、更深入地了解许慎文化,接受许慎精神熏陶,感受深厚中华文字文化的魅力,提升高校师生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
“北京语言大学愿意与漯河人民携起手来,通过挖掘许慎文化内涵,创新许慎文化载体,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活力,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给世人,呈现给世界。”揭牌仪式上,院校代表、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郭力说,“让我们在这里追思先贤,纪念字圣,凝聚奋进力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复兴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纪念许慎活动】
举办书法篆刻作品展
高校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后,许慎文化园变得热闹非凡,不少大学师生聚集在贵宾接待室东侧。原来,这里正在举办“许慎杯”第四届师生书法作品展暨第二届篆刻作品展。
人群中,一对表现活跃的师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对师生来自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老师李占强的篆刻作品获得优秀奖,学生吕坤乘的成绩比老师更出色,其书法作品获得一等奖。
“作为吕坤乘的书法老师,看到他获得一等奖,比看到我获得一等奖更高兴。”李占强说,“我真心为他的成绩感到高兴。”
听到老师这样说,站在一旁的吕坤乘脸上浮现出笑容。他告诉记者,他练习书法已经有五年了。这次他的参赛作品是一幅篆书,内容为“五经独步 解字大成”。
“我从小就对书法特别感兴趣,对文字的热爱促使我不断进步。”吕坤乘说。
【感悟许学魅力】
领略汉字独特之美
许慎文化庙会,除了引来许多市民,还引来一批我市高校的学生。
17岁的黄梦瑶,和同学一起认真倾听了讲解员对汉字文化的讲解,不停感慨汉字的博大精深。她告诉记者,她是南阳人,现在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与国际教育系就读。
“我刚上大一,没来漯河之前对许慎和《说文解字》一点都不了解,开学老师就给我补了这些知识,我这也是第一次到许慎文化园,学习了更多的文字知识,也更加深刻地领略了汉字的独特魅力。”黄梦瑶说。
在说文馆里,一位老人仔细观看着各种展品,满头白发的她在人群中特别引人注目。老人叫王翠花,今年已经74岁了,是召陵区青年镇人,听说当天这里有庙会,所以一大早就骑着电动车跑了很远的路前来参加。
“我这一辈没文化,但是我知道许慎是个大学问家,每年的庙会我都来参加,尽量多学点东西。”王翠花笑着说。
【活动缤纷】
市民可享文化盛宴
11月8日下午,弘扬许慎文化座谈会在漯河迎宾馆举行。国内多所高校的代表,我市教育界、文化界代表和许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围绕教学实践基地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许慎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和《说文解字》与语言文字教学的对接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可行性建议,希望加强交流合作,齐心协力建设好教学实践基地。
记者了解到,2017年许慎文化庙会将持续至11月16日,共计9天。11月8日至11日,市民可到许慎文化园六书广场欣赏市豫剧团带来的精彩演出。11月11日、12日上午,在许慎文化园字圣殿广场,将举办少儿启蒙开笔礼。11月14日上午,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将在许慎文化园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同时,整个庙会期间,市民可到许慎文化园参观菊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