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创建特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

让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天桥义工在社区为居民服务。
嵩山路与海河路交叉口,志愿者在路上执勤。
昆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城市的外在形象上,更体现在其内在精神里。如今,一股正能量正在漯河不断涌动。这股正能量来自退休人员、普通职工、学校师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他们奔走在大街小巷,活跃在各个小区,成为城市文明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日,记者从市文明办了解到,为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今年年初以来,我市以“学习雷锋、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和社区“邻里守望”为主题,大力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使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发展。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是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志愿者服务活动运作机制,营造志愿服务浓厚氛围,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完善志愿服务褒扬激励制度,将“志愿精神”打造成漯河优美的城市名片。为此,结合工作实际,我市先后拟制了《漯河市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全覆盖的实施方案》《关于组织全市党员志愿者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漯河市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实施意见》《关于表彰星级志愿者和优秀“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的决定》《关于推进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全覆盖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有关要求,规范了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工作流程。

此外,相关部门积极联络社会公益组织,建立了定期座谈制度,共同设计项目主题,将零散活动项目化运作,实现活动与需求无缝对接,推动了我市志愿服务的制度化、长效化和项目化。

在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的同时,我市积极搭建科学合理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建立了纵横交叉、点面结合的志愿服务网络工作模式并在全市进行推广。该网络包括在纵向上建立服务站、服务点、服务小组、服务岗和服务结对户五级单位,在横向上成立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助残助学助困等志愿服务队伍,并组织、协调、引导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和社会民间公益组织,深入社区开展“全民公益行动、志愿服务社区行”活动。

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营造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弘扬向善向上的时代精神,引导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坚持选树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诚信之星和凡人善举评选活动,推动全市形成广泛发现、学习和树立各类先进典型、先进群体的格局。

一是健全选树机制。为推动发现和树立各类先进典型工作,今年年初我市印发了先进典型选树活动通知,对选树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并相继出台了《2017年漯河市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方案》《关于在全市开展“诚信行业”选评活动的通知》《关于做好第六届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推荐和第五届漯河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全市“诚信之星”推选宣传活动的通知》《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身边好人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

二是搞好宣传工作。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我市继续以多种形式举办“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邀请事迹感人、口才较好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在市直、县区巡回介绍他们的事迹,与群众现场交流、互动,这种“讲自己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充分展示了榜样的力量,为漯河人民注入道德正能量。在重大节日开展文艺会演,展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利用媒体与各界人士进行现场交流,讲述凡人大爱,共话道德之美。

三是完善回馈制度。对全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行表彰,倡导市民向他们学习,为他们提供免费旅游、体检等。

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

开展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市大力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建立全市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的要求,切实做好“网上志愿者注册”和“网上好人线索推荐”工作。市文明办组织阴阳赵中学的10名教师组成“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培训教师团”,利用暑假时间,奔赴市直单位和各个县区讲解,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深入各个单位、爱心团队帮助他们注册、使用。

截至目前,我市志愿者个人注册从1万多人上升到18万多人,团体注册从几十个团体上升到1218个,服务项目从几十个到7000多个,服务时长从几千个小时上升到214万个小时。身边好人线索推荐数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与此同时,我市还注重抓好志愿者的教育、培训、管理等工作。为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提升我市文明社区创建水平,市文明办组织县区文明办和市区50个居委会主任(书记)共计68个人,到武汉百步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加文明城市创建与社区志愿服务创新管理培训班,通过课堂教学和实地现场教学方式,使大家了解了文明城市创建中社区迎检工作的任务,智慧社区示范项目、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和社区建设的新方式、新方法。此外,我市还组成志愿服务工作督导小组,深入全市67个社区和各个窗口单位实地检查指导志愿服务站、点、岗建设情况,现场发现问题,现场指导解决。

加强统筹布局 积极改革创新

为积极推进志愿者工作科学化发展,向社会提供全面、细致、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我市积极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统筹布局,切实致力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改革创新,积极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需求,在实施扶贫助困、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节会、抢险救灾、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关爱农民工子女等重点志愿服务项目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成效。

在社区志愿服务方面,我市全面深化服务内容,促和谐行动。将每年3月定为全市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月,以“践行志愿服务、传承雷锋精神”为主题,以敬老、助残、帮困、社区服务为内容,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深入家庭,为“五老”开展生活照料、圆老人一个心愿(陪老人过一次生日、逛一次公园、参观一次市容市貌、看一场演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提供一次生活护理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家电维修、就业咨询培训、义务家教、禁毒知识宣传、文艺演出、科技文化普及等志愿服务。

在开展绿色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方面,我市始终将培养市民的生态道德意识作为志愿服务的工作重点,引导广大志愿者广泛开展促进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加节能减排、“保护母亲河”、治理污染等环保志愿服务和生态建设;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和环保观念;引导市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方面,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积极动员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团体志愿者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通过感受城市、学业辅导、亲情陪护、法律维权等形式为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共计开展各类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100余次,和20多所学校结对子,帮扶农民工子女近1万人,切实增强了新形势下志愿者行动品牌建设。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