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张玲玲
在市区燕山路和谐家园小区,提起冯三喜,居民们纷纷称赞不已。一些居民家中有小家电需要修理,只要找到冯三喜,他都会热心相助。11月13日,记者采访了冯三喜,听他讲述那些温暖的故事。
邻里眼中的“热心肠”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了冯三喜家中,门口附近放着螺丝刀、钳子等各种工具。冯三喜穿着朴素而整洁,待人很是亲切。磨刀是冯三喜最常为大家服务的项目之一,在他家的墙角,摆放着磨刀石和小马扎。“现在街上磨刀的少了,谁家有需要,只要来找我,我一会儿就磨好了。”冯三喜笑着说。
据了解,冯三喜今年59岁,曾在一家纸厂做锅炉工。“俺家有啥坏了都爱找他帮忙。”和谐家园小区居民小发说,冯三喜是个热心肠,为人实诚,他总是力所能及地向大家提供帮助。
“大家住在一个小区里,就是一个大家庭,邻里间和睦相处,有困难了帮一把,是应该的。”冯三喜说。
两年前,燕山路社居委成立志愿者团队,冯三喜积极报名参加。从此每逢周六,他都会带着工具,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在街头为市民服务。今年7月,冯三喜因为脑梗住院治疗了一个月,出院后身体刚恢复好一些,他便带着工具,又出现在了志愿者服务的队伍里。
帮助别人已成习惯
在冯三喜的电动车里,装着胶水、打气筒等工具。“车上装着工具,不管在啥地方,只要人家需要帮忙,我就能提供方便。”冯三喜说,前段时间,他骑电动车走到市区泰山路沙河桥时,遇到一名女士推着电动车走,询问之后得知她的电动车车胎被扎破了,附近又找不到修理的地方,只好推车前进。了解情况后,他就帮这名女士修补了车胎。
冯三喜告诉记者,帮助他人,都是他母亲教育的。“我母亲以前纳鞋袜,在外面摆摊,遇到困难的人,就免费送给人家。”冯三喜,尽管不是很富裕,帮不了人家什么大忙,但能帮一点是一点,也算是自己的一些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