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见习记者 陈金旭
随着经济的发展,品种多样的产品在超市、商场里都能买到。编筐这项手艺似乎已经被人们所遗忘。11月26日上午,在市区长江路,一位老人和他手中翻飞的竹篾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注意。
只见这位老人站在一辆三轮车旁,一根根竹篾在老人灵巧的双手里上下翻飞,一会儿就编成了精美的竹制品。老人身旁的三轮车上摆满了竹筐、竹盘、锅排等竹制品。不少市民看到这些精美的竹制品纷纷前来询问。“这是手编的吗?真精致!”“这是老手艺了啊,真厉害!”市民纷纷称赞道。
这位老人叫李能干,今年65岁,家住舞阳县孟寨镇孟寨村。李能干告诉记者,他小的时候,村里有一位老师傅十分擅长做编竹活,他对此十分感兴趣,因此经常向这位老师傅请教。这位老师傅十分有耐心,闲暇之余,就会手把手地教他。在老师傅的指导下,经过几年时间,他逐渐学会了编竹活。
“那时候我们村里很多人都学编筐,没事就编一些拿去卖。以前家家户户都用竹筐,现在塑料筐便宜得很,这种手工制作的卖得不好了,没有人学了,村里也没多少人会了。”李能干说。
“现在年龄大了,坐的时间长了腰疼,再加上眼睛也不太好了,我就趁着没事儿了编编,图个乐子。像这种比碗大一点的小竹筐,我得编一天。”李能干说,他经常研究着编一些新花样,新型的编织品比较受欢迎。
提到编竹活,李能干说,最难的就是把竹子用刀分离成竹篾。记者拿起一个编好的竹筐仔细观察,竹筐的形状十分圆润,各个竹篾大小、粗细也十分均匀,看上去像是机器打磨的一般。
平时积攒了一些竹编制品,李能干就会骑着三轮车到处售卖。“现在买这种竹制品的人也少了,我也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有个事做。”李能干说,每天闲着没事,编一会儿竹活儿,活动一下手脚,再出来转悠转悠,心情特别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