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文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
之三
钟情剪纸50年 义务传艺农家娃
之三
全妞和她的剪纸作品。
▲全妞教附近的乡村孩子学习剪纸。

全妞的动物剪纸。

“寻梦乡村 留住乡愁”系列报道

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全妞

剪纸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阳县侯集镇湖南郭村,今年63岁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全妞与剪纸结缘50年,获得很多荣誉,并把自己的剪纸心得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1000余名当地孩子。11月24日,记者采访了全妞,亲身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实 习 生 刘莹莹

从事剪纸艺术50年

11月24日,一个明媚的上午,记者来到舞阳县侯集镇湖南郭村全妞家。三间瓦房,红色的彩钢瓦作屋顶,院子里干净整洁,栽植着花草……普通的农家小院让记者倍感温馨。记者注意到,小院的院墙上,贴着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剪纸。

“欢迎欢迎!”刚进院子,全妞清脆的招呼声让记者疲惫顿消。

全妞把记者拉进她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的小屋子,桌子上摆放着一些刚刚剪好的作品。记者看到,这些作品中,有简单的小动物,也有复杂的人物作品。

把作品慢慢梳理好,全妞向记者介绍起她和剪纸的不解之缘来。她十来岁的时候,就喜欢在地上画兔子、猫、喜鹊等小动物。忙农活时,看到田间的蟋蟀、蚱蜢,仔细地观察它们的形态和动作,回到家里就把它们画下来,慢慢地学着用剪刀对照着图案,把这些小动物剪出来。

“我小时候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热情。后来也没有和别的老师学习,全凭自己的兴趣把剪纸的爱好坚持下来。”全妞告诉记者,在自己嫁到湖南郭村的那天,她用剪纸把婚房布置得十分漂亮。“窗户上贴的是剪纸窗花,床头还贴了凤凰、金龙等剪纸。”全妞的爱人郭国动告诉记者,全妞今天在剪纸上的艺术造诣,全凭她对剪纸艺术的执着追求。

“你看这个小蟋蟀,就是她十几年前的作品。”郭国动指着墙上一个七八厘米长的蟋蟀剪纸告诉记者。记者注意到,这个蟋蟀剪纸栩栩如生,红色的纸张已经微微发黄。“从开始学剪纸到现在已经50年了。”全妞告诉记者,这期间她也曾向一些民间剪纸高手学习借鉴过,但主要的还是靠她自己对剪纸艺术的理解。“能坚持到今天,兴趣是主要的,但也需要一定的天赋。”郭国动告诉记者,他和爱人结婚后,刚开始他对全妞的剪纸有点不屑一顾,但看妻子很执着,他也就理解并默默地支持她。

不断探索创新剪纸技艺

在全妞家里的茶几上,摆放着一排排荣誉证书,有的是专业协会颁发的,有的是相关文化部门颁发的。“我印象最深的是20多年前的一次展演。”全妞回忆道,当时一个全国性的文化普查研讨会在舞阳县保和乡召开,她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彭珮云、国家一级演员耿莲凤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

那天早上7点多,全妞早早地拎着工具和精心准备的作品来到大会上,坐在文化艺术表演的席位上。9点整,一辆黄色的大巴车停在会场入口处,车上先是下来了几名武警,后面紧跟着一位老人,旁边还有一位中年妇女陪同。“那位老人在会场上察看以后,走到我的身旁停了下来。”全妞回忆道,后来她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彭珮云副委员长,旁边站着的是著名歌唱家耿莲凤。“当时耿莲凤还问我要剪纸作品,我给了她一个《二龙戏珠》的剪纸。”

1989年,河南省电视台对全妞的剪纸艺术进行了深入报道,全妞在舞阳县成了名人。“当时30多岁的我不在乎什么名气不名气的,也从不曾想剪纸能带来什么经济收入。”全妞告诉记者,一次她和丈夫去郑州亚细亚商场,发现有些剪纸作品在商场卖出了很高的价格。“当时,我和丈夫就找到了商场卖剪纸的负责人,说我的剪纸比商场现有的还要好。”全妞现场给这位负责人演示起来。这位负责人看到全妞的剪纸作品后,一下子就向全妞订了100多件作品,并要求和她长期合作。

“现在我还会手撕剪纸。”全妞一边给记者介绍,一边演示起来,不到5秒钟时间,一个蝴蝶剪纸就在她的手里诞生了。“手撕的剪纸效果没有用剪刀剪出来的好。”全妞说,各种图案的剪纸在她的大脑里已经成型,现在她在剪一些复杂的图案时,全凭自己的经验。

2013年,全妞被我市文化部门授予漯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全妞在艺术上不断追求创新,这两年她自己摸索的《林黛玉》《百鸟朝凤》《鲤鱼》等剪纸均增加了背景内容,让人物和图案有了更深的意境。“这个《鲤鱼》剪纸是前天我花了半天的工夫完成的。”全妞指着墙上的一幅鲤鱼剪纸说。这幅剪纸有两条鲤鱼,还有竹篮、荷花、河水等多种背景图案。

义务教乡村孩子剪纸

让全妞自豪的是,她还带动了1000余名孩子学习剪纸。

中午12点多,全妞家里的院子开始热闹起来。“我们都在附近小学上学,每天中午放学后就来全老师家里学习剪纸。”在舞阳县侯集镇侯王小学上五年级的郭佳佳告诉记者,有的学生没有吃饭就拿着剪刀来这里学习剪纸。“有时候就在全老师家里吃饭。”该校五年级学生王婷一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形她们班40多名学生已经坚持了8个多月。

“都是免费的,是孩子们自己主动来找我学习的。”全妞告诉记者,现在她儿子在北京上班,女儿在郑州成家,家里就剩自己和爱人,这些孩子们成了他们两口子的最爱。“每周二下午到学校去教学,有时候是王庄村幼儿园,有时候是附近的小学,每周日上午8点到11点在我家里学习。”郭国动说,现在全妞教过的学生已经遍布侯集镇,还有舞阳县城的学生主动来村里学习剪纸的。

现在,身为文化志愿者的全妞,看着这些学习剪纸的孩子们,自豪的同时,也萌生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要把这些孩子们都教会,让他们在学校里对别的学生进行再培训,让剪纸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全妞说,她最喜欢听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们那句“全老师好”。

征集新闻线索

乡村老艺人、老手艺及其“继承者们”,乡村老建筑、历史遗存、古树名木……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线索,请告诉我们。

邮箱:154392258@qq.com 电话:17639509118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