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陶小敏
近日,网友“恰巧遇见你”在朋友圈发消息说:“又到了入冬时节,前几天去同事家,见她妈妈给她织了顶帽子,特别漂亮。真是怀念小时候妈妈织的毛衣、帽子,满满都是妈妈的爱。”
网友“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妈妈手很巧,小时候家里所有人的毛衣都是妈妈一针针织出来的。现在我穿的拖鞋还是我妈自己织的,暖和着呢!
网友“美杜莎”:我给闺女织了两件毛衣,她嫌土气不穿。
网友“俏宝妈”:我婆婆手巧,给她孙子织了好多帽子,尽管不比买的时尚,但都是老人的爱与心意。
小时候,几乎每个人都穿过妈妈手织的毛衣,只是随着时代发展,市场上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手织衣物渐渐难觅踪影。不少网友表示,手织毛衣、帽子等现在都很少穿了,都成了暖暖的回忆。
如今,大家都还织毛衣吗?手工毛衣市场如何?大家有哪些看法呢?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11月25日,记者来到市区中华市场卖针织毛线的区域。在一家商铺记者看到,里面各色毛线一字排开,还挂着一些针织成品如毛衣、帽子、手套、围巾、鞋子等,有几位市民正在挑选毛线。
“我们做毛线生意已经二十多年了,这几年生意是真不好。来买毛线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会打毛线的少!”毛线店老板朱先生告诉记者,店铺里的毛线价格从10块钱一斤到100多元一斤不等。“打一件中长款毛衣需要将近两斤的线,来买毛线的我们负责教怎么织,围巾、帽子、手套等都教,但我们的样式都比较简单。”朱先生向记者介绍,毛线生意也就冬季还行,平时都是淡季。
“我在给孙子织一双毛线鞋,你看这有两只小耳朵也挺好看的。”正在店里学习的市民范女士说,她平时在家闲着没事,觉得毛线织的鞋子暖和,就来这里跟着师傅学习织法。
市民何女士今年50岁,她告诉记者,年轻时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织毛衣,没事就是织毛衣、帽子、围巾、手套等。但近些年来,她几乎很少自己织了。一是因为织的衣物不再那么流行,穿的人越来越少;二是市场上买一件针织品的价格跟手织的差不多。“去年看到同事戴的帽子好看,市场上也没见到有卖的,就去买了点毛线,照着她的帽子,织了两个。”何女士说,现在家人穿的毛衣、帽子等都是从市场上买的。
“自己织的毛衣虽然可能柔软、暖和些,但款式很难有市场上的时尚。”“80后”市民于女士分析,如今市场上可供年轻人选择的物品种类太多了,手工针织物品不再受欢迎。但她认为,手工针织物品饱含心血与爱意,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也是暖暖的回忆,如果有人给她织毛衣,她是会穿的。
采访
原帖
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