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 光 王麓棣)“我看到有不少人拿着仪器在沙河里,不知道在干什么。”11月28日,市民李女士向本报反映,市区解放路沙河大桥与金山路沙河大桥之间的沙河里,有不少“全副武装”的人好像在寻找着什么。
沙河中有人“探宝”
11月28日上午11时许,记者闻讯来到市区解放路沙河大桥北侧东边河堤,这里的河水很浅,成片的河床裸露着,在这些浅水区中分布着近20人,他们身着捕鱼用的橡胶裤,头上戴着一副耳机,一手拿着仪器,一手拿着铁锹。记者看到,这些人低着头,弓着腰,用手中的仪器仔细地“扫描”河滩,仪器不时发出“嘀、嘀”的声音,探宝者用铁锹小心地挖着,或者用手直接在泥水中翻找,如果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就随手放入身上的口袋中。
有市民告诉记者,这些人是在“探宝”,他们拿的是地下金属探测器,已经在附近河滩几天了,可能是在寻找贵金属或者古董,但有没有收获并不清楚。也有市民告诉记者,这些人是趁着河水下降,寻找过去沉船的遗物,有人从水中捞出了银圆和铜钱。
到中午12点的时候,有些探宝人开始上岸休息,记者上前与他们交谈得知,这些人大多来自漯河市周边地区,几乎整天都待在水中。一位探宝者说,这几天水位下降,正是“探宝”的好时候,但是大多数捞上来的只是一些铜钱。另外一位探宝者告诉记者,他捞出了两枚铜钱,价值不大。
随意“探宝”或触犯法律
对于沙河中是否能寻找到宝贝,市民周大爷告诉记者,他在沙河边生活了70多年,亲眼见过沙河的繁盛时期。“那时候沙河水深,能行大船,在靠近解放路沙河大桥的地方原本有一座木桥,20世纪50年代,一艘货船与木桥发生碰撞,导致船身解体,大量货物散落在河中。”周大爷说,这些年沙河水位下降不少,每逢冬天水位低的时候,都会有不少人在河边捡拾有价值的物品,但用仪器“探宝”还是第一次见到。
记者咨询了沙澧河建管委监察大队,工作人员说,沙河虽然现在水位降低,但河底有淤泥,有一定危险,将派工作人员去现场劝阻。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刘先生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地下埋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如果找到有价值的文物,应该主动上交,不能据为己有,如发现私挖倒卖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请广大市民不要因为一时兴起,触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