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游园、背街小巷、公厕等地方,不时可见一些乱刻乱画的痕迹,大部分都是谩骂、诋毁、嘲笑等侮辱性的“语言暴力”。据介绍,这些乱刻乱画多是青少年所为,被工作人员清理后不久又会出现,影响了市容市貌,折射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问题;同时,也给大人提个醒,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记者就此现象进行调查,结合部分老师和家长、心理咨询师等观点,探讨青少年“语言暴力”的产生原因和深层背景,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方式。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街头乱刻脏话清理之后又出现
11月30日上午,柳江东苑小区东边的街头游园里,有老人带着孩子在这里休闲游玩,晒太阳。“这个凉亭坐着真舒服。”家住柳江东苑的李大爷刚从河堤上散步回来,准备在一个凉亭的长椅上小憩一会儿,可看到凉亭上一些乱刻乱画的脏话后,他不由皱起了眉头,“好好的柱子被刻上这么多脏话,破坏了环境,其他孩子看到了也不好。”李大爷说。
记者看到,在这几个褐色的柱子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乱刻乱画现象,“某某是坏人”“谁谁真不是东西”,诸如此类的脏话被用小刀或其他工具刻在长椅、柱子上,和周边美丽的景致极不协调。随后,记者在沙澧公园景区的其他几个休息点,也发现了不少乱刻乱画的脏话。
“这些脏话内容很低俗,修复起来也很不容易。”正在景区打扫卫生的一名环卫工告诉记者,景区曾不定期对凉亭、雕塑、长椅等公共设施进行过修复,这些设施有的是木质的,有的是石质,上面乱刻乱画的内容有的是用小刀刻上的,有的是用彩色笔涂写上去的。“修复起来很麻烦,长椅一类需要涂漆,石像的话得用专业的工具清理。”这名环卫工告诉记者,在他发现的这些乱刻乱画的脏话中,九成以上出自青少年之手。他们对受损害的公共设施修复以后,隔几天又有一些新的脏话出现。
一些不文明行为源自青少年的情绪宣泄
“青少年在街头乱刻乱画的行为有深层次的原因。”12月4日,记者在市福利院见到了正在这里做志愿服务的市心理协会秘书长王焯,一大早她就带着由几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来给孩子们做心理疏导。
王焯告诉记者,青少年乱说脏话、乱刻脏话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主要是模仿。”王焯给记者分析,这些孩子在家里或社会上可能接触到一些暴力影片,或者听到家长等亲人无意间一句脏话,孩子就记在心里,遇到一些烦心事时,脏话就会脱口而出,或者用乱刻乱画的行为表达出来。
到了中学阶段,部分孩子在家长、老师的双重压力下,会积攒一些学习或生活上的负面情绪,一旦无法表达想法,孩子们就会产生一些脏话。
张清霞在少儿心理咨询方面有着9年的临床经验。“在我接触到的孩子中,很多留守儿童经常会在课堂上乱飚脏话,学校的乒乓球台上、厕所里经常见到一些乱刻乱画的脏话。”张清霞告诉记者,留守儿童的文明素质是一个社会问题,他们缺少父母的陪伴,在处理一些自己不能处理的事情时,就会显得十分孤独无助。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会产生抱怨甚至偏激的行为,乱刻乱画脏话是常见的表达方式。
街头乱刻乱画的脏话。
青少年的心理郁积需及时疏导
已经休学的小强(化名)曾在市区交通路一所中学上学。12月4日早上,小强在班主任和母亲王玉花的陪伴下,找到了心理咨询志愿者张清霞。
“这个孩子已经来了很多次了。”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张清霞让小强自己去做沙盘游戏,然后把记者领到另外一个房间。“小强刚开始就是在学校里乱飙脏话,班主任和同学对他敬而远之,因而他经常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就向父母提出休学的请求。”张清霞介绍,现在这个孩子已经休学在家半年多了。
“小强的行为在学校显得格格不入,乱飚脏话,经常在言语或行为上伤害他人,对老师、同学具有攻击性。经过疏导,现在这个孩子心理上的压抑已经舒缓多了。”张清霞告诉记者
另外,孩子的心理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会导致孩子极度自卑,易患上抑郁症。在心理咨询师王焯的案例中,记者发现有这样心理疾患的孩子不在少数。“学习成绩上不去,心理的压力和愤怒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导致孩子做什么事情都缺乏自信,久而久之就会患上抑郁症。”王焯说。
让青少年的内心充满正能量
在记者走访的部分学校中,乱说脏话的孩子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行为看着是个小事,实际上关乎孩子的心理健康。”漯河四高的尚炯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经常请一些心理专家定期给孩子们上心理辅导课,也会要求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参加专业的心理教育课程。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尚炯说,尤其是高中阶段,一些学生的文明行为已经定型,通过学校老师规范引导,会形成良好习惯。
“每年我市的中小学都举行一些文明素质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们讲文明话、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市教育局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活动有的是学校组织的,有的是教育部门的常规活动。
“在上小学以前,家长是孩子文明行为的主要影响者。”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身教胜于言传”,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杜绝让孩子接触到脏话或暴力的机会。
“孩子们这种不文明行为,从心理角度来讲就是缺乏关爱。”王焯等心理专家认为,学校和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孩子们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渠道,让孩子多接触充满正能量的事物,培养他们良好的爱好和习惯。
部分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老师向记者表示,除了家长、学校两个因素外,还需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几年我市进行文明城市的创建,在社会环境的塑造上有了很大改善。”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文明程度高、市民素质好的社会环境给广大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相信孩子们的“语言暴力”会越来越少,内心洒满阳光,充满正能量。
扫描二维码下载沙澧河APP
了解更多及时新鲜有趣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