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解民,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漯河市剧协主席,曾发表(演出、播放)戏剧、电视剧、广播剧、中、长篇小说等各类作品600余万字,有50余部作品获奖,曾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等10余项荣誉称号。
口述:陈解民
整理:本报记者 于文博
近五年,党中央对正风反腐十分重视。随着一批又一批腐败官员的落马,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对于这种风气的转变,我感到特别高兴,也极大地激发了我创作的热情。201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近三十万字的《获奖剧本精选》,精选了我创作的19部在全国、全省获奖的戏剧作品。19部作品中,其中反腐倡廉的戏剧就有10部。除此之外,我还先后创作了《豫妹》《察访》《老兵》《市长的女儿》等反腐题材的作品,都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2015年,河南省纪检委、河南省微影协会面向全国组织 “中原清风杯”反腐倡廉微电影作品征集活动,我创作的反腐倡廉微电影《察访》荣获优秀剧本奖,还在当年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协会、八一电影制片厂在中央电视台7套举办的“全国首届情系三农微电影大赛”上,荣获了最佳编剧奖及全国“十佳影片奖”。2016年,我创作的大型反腐倡廉戏剧《市长的女儿》在安徽省排演,并在安徽省巡回演出60余场,社会反响很大。
这些剧本产生的社会影响,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作家的能量和人民对于正风反腐的支持力度,这再次鼓足了我创作反腐作品的信心。
近五年来,国家对于文化事业更加重视。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对文化事业表示了关注和鼓励,也为文化创作指引了方向,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创作热情,文艺界也迎来了又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对于国家的关注,对于百姓生活点滴的关注,对于社会和现实的思考,应该是作家创作的根本。五年来的正风反腐给社会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较大的改变,这改变涉及方方面面。作为作家,我们要敏锐地感受到哪怕最细微的变化,进行深刻的剖析,用文字、图像等将它表达出来,为国家的正风反腐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写作4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创作紧跟时代、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反腐题材作品占有不小的分量。近五年来,我在创作反腐作品时,感觉更有事可写,有情可表。在日常生活中,我坚持每天看新闻节目,从一篇篇新闻报道中,我不仅了解了国家大事,也了解了许多具体的反腐事例,从中找到不少写作灵感。
这五年来,我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感受到我们的社会风气正在好转,正风倡廉正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以前出门在外,经常会看到一些不文明行为。近些年,这些行为正在慢慢减少,社会的正能量正在提升,这给我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这此年,我的每一部有关正风反腐的作品,都是我和丈夫贾明君一起研究创作的,搞创作是我们两个共同的志向和爱好。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五年,我们除了创作,就是旅游,我们走遍了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十几个国家,感到还是中国最好。看到我们国家一天天强盛,看到我们的党一天天纯洁,看到人民的生活一天天提高,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党和国家做出一些贡献,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如今,中国人脸上写着自豪,怀里揣着实力,豪迈地踏上了欧洲的大地,在这里洗刷着当年屈辱的印记。中国这头睡狮已经苏醒,它发出了震耳发聩的吼声:在世界竞技的舞台上,中国人,定会顶天立地!”这是我的《欧洲之旅有感》的部分节选,表达了我的心情,代表着我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我愿意用更多的作品,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