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本地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

扎根农村 在田野上播种希望

□文/图 见习记者 刘亚杰

“我们是赶上了好时候,现在国家政策好,无论是在资金上,还是技术上,国家都有扶持,我觉得合作社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好的。”12月10日,43岁的召陵区邓乡镇拍子刘村村民孟红想告诉记者,2015年,他和其他村民集资承包了400多亩土地,成立了农村种植合作社,如今建温室大棚、搞农作物种植,干得有声有色。

种地也是门学问

往年这个时候,田野里的麦苗估计早已长到半尺多高,由于今年秋天的持续降雨,小麦播种时间一直往后拖延。如今,大雪节气过后,孟红想还在和他合作社的伙伴们一起,为刚种上不久的400多亩小麦进行灌溉。

孟红想告诉记者,他和十几位村民一起承包了400多亩他们本村和附近村庄闲置的土地,建了8个温室大棚,大棚里种瓜果蔬菜,其它土地用来种粮食和经济作物。

说起要建立合作社的初衷,孟红想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种地的大多都是中老年人,而他们又没有规模化种植的能力和经营土地的思路,土地综合利用率不高。当初我们成立农村种植合作社的出发点就是不能让咱的土地荒废,既然没人种,那咱种。老农民出身,这事咱在行。”

近三年的时间里,合作社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也添置了很多大型机械,孟红想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合作社成立初期,我可以说是一头雾水,因为之前家里的地少,十几亩地随便干干就干完了。现在这400多亩地,从种植时间、作物选择到人工使用,这一系列的事都得操心。合作社干了三年,真学了不少东西,学了很多技术。”孟红想说。

“我们利用大棚种了三年吊瓜,2月份种,6月份基本上就收了,一个大棚能有1万块钱的利润。我们8个大棚,也就是8万块钱。其它的土地用来种大豆、花生等。”孟红想告诉记者,什么作物既省事效益又好?市场上什么东西好卖?这些都是有讲究的,种地也是门学问。

发展无公害农业

孟红想说,现在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对于未来还有很多打算。

“今年种的这些小麦里,有10亩是无公害小麦,也就是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今年先做个试验,看效果如何。我觉得无公害农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告诉记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家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频频发布相关惠农政策。

孟红想和他的合作社成员们正借着政策东风,在广阔的田野里播种着希望。

“我们现在有很多大型农机,比如今年下雨多,很多地里的花生收不了,我们的机器则旱涝都能作业。还有一体化播种机器,从秸秆还田到播种完成全部实现自动化,而且成本低,一亩地比原来能省几十块钱。”孟红想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农村推广大型农机,用来帮助其他农户或小型的种植合作社实现农业机械化,这样他们也可以获得相应收益。

除此之外,孟红想和他的合作社伙伴们还打算在附近村庄大力推广大豆和花生种植。过去由于设备限制,很多农户种植大豆和花生都是少量种植,基本上只供自家日常食用,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周边村庄种玉米的多,花生、大豆种的少,现在我们买来了大型机器,可以实现机械化生产。如果种植规模形成后,经济效益还是很可观的。”孟红想告诉记者,他出身农村,懂农业,他愿守住初心,让这片希望的田野迎来丰收。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