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本地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
47岁的赵向东爱做菜,爱收藏酒瓶,更爱做公益
因为奉献 所以快乐

赵向东。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朱 红

爱做菜,爱收藏酒瓶,爱做公益,生活对47岁的赵向东来说,充满了乐趣和温馨,他也正因了这样的生活态度,结交了许多朋友。12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区辽河路与黄山路交叉口附近的赵向东家里,对他进行了采访。

为好友下厨乐趣多

当天上午10点,赵向东和妻子吴喜华就开始忙活开了。吴喜华在餐厅摆放碗筷,赵向东则在厨房烹炒蒸煮,配合默契。橱柜里摆放着许多盘子、碟子、杯子等,做工精致,花色漂亮,很多都是成套的,这些都是赵向东夫妇四处淘回来的。

“因为老公喜欢做饭,所以对盛饭用的器皿也十分喜欢,每次到一个地方,看到有好看的,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买回来,朋友们来的时候,这些就都派上用场了。”吴喜华边擦拭盘子,边告诉记者。

赵向东今年47岁,上初中时他跟着父母学做饭,从开始时的一窍不通到如今自己开发新菜式,他对做饭一直兴趣浓厚。“出去吃饭的时候,看到哪种菜很好吃,我就会回家自己试着做,知道的菜式多了,就把别人的菜式改良一下,朋友们也都说不错。”赵向东说,每次周末他都会亲自下厨,做上满满一桌子菜,邀请朋友们来吃饭,大家坐在一起,品菜谈心,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

收藏酒瓶 丰富业余生活

除了做饭,赵向东的另一爱好就是收藏酒瓶,在他的家中,到处可以看到酒瓶,有玻璃材质,也有瓷器、不锈钢材质的等,上面的花色也各不相同,戏曲脸谱、锦绣旗袍、卡通漫画等,每一个酒瓶都有着不同的样子。赵向东告诉记者,目前他拥有的酒瓶有五六百种。

喜欢收藏酒瓶,但赵向东对喝酒的兴趣却不大,就是喜欢酒瓶代表的文化和每一个酒瓶背后的故事。“没事的时候,看着这些酒瓶,就能想起收藏它们时的故事。”赵向东向记者展示了一个酒瓶,里面有一个拳头大小的梨,但瓶口只有手指粗。他告诉记者,之所以这么大的梨可以放进酒瓶,是因为在它很小的时候,就将它放入了酒瓶,让它在酒瓶中生长,等成熟时再灌装入酿好的酒。

“这个酒叫‘永不分梨’,酒瓶和梨不能分开,除非打碎酒瓶。这里面蕴含的意义耐人寻味。”赵向东说,收藏酒瓶,不一定要多贵的,但要寻找它们背后的意义,“每天下班后,擦擦酒瓶,想想它们的故事,心里特别放松、满足。”

参加公益 看望孤寡老人

赵向东平时工作比较繁忙,但业余时,他用“慢”填满了生活。吴喜华告诉记者,他们在外吃饭的次数很少,夫妻俩都喜欢在家中吃饭的感觉,相比起忙碌的生活,他们更愿意过一种“慢”的家居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赵向东夫妻俩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他们热情好客,广交朋友,爱好广泛,还常常和朋友们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为贫困家庭奉献爱心,看望孤寡老人等。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慢》这首诗体现了慢节奏生活的美好,赵向东正是用一生去爱妻子吴喜华,而夫妻俩向往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悠然。“其实,慢下来并不是说放下手中的事情不管,而是让你的心慢下来,实实在在感受生活的美好。”吴喜华说。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