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在行动”系列报道
沙澧大地上,一批批优秀志愿者用他们的温情和付出,让这座城市在寒冬中仍开满不凋的志愿服务之花。12月17日、18日,记者采访了我市志愿者团队中的几名典型代表,他们甘于奉献、不求回报,有的致力帮助弱势群体,有的致力宣传环保,有的致力服务社区居民,有的致力弘扬传统文化……有了他们,城市才变得更加美好。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荆海燕:无微不至服务社区居民
1977年出生的荆海燕是一名共产党员,现任老街街道受降路社区主任。从1998年3月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至今,她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成长为社区志愿团队的组织者,19年来未改初心。
在受降路社区,无论是空巢老人、残疾人还是环卫工人,每天早晨都能免费喝一碗热粥、吃一个热馒头,这样暖心的服务得益于荆海燕组织社区志愿者组建的“免费爱心粥屋”。“2015年4月9日粥屋成立时,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老党员马连生一次捐款5000元,70多岁的高叔和老伴每天早上来做饭,一些空巢老人自己吃完饭后还会带一份给行动不便的老人。”荆海燕告诉记者,“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社区里一些年轻人纷纷来粥屋当起了志愿者。”
为了激发社区老干部、退休职工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积极性,荆海燕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由社区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同志组成的“闲事会”。“闲事会”的老人们先后协助社区参与清洁家园、“七小”门店整治等公益活动60多次,通过重阳节、端午节、母亲节走访慰问辖区空巢老人、失独家庭、贫困母亲、残疾人30多人次,同时多次协调解决下水道堵塞、群众矛盾纠纷、旱厕改造等问题。
为使社区的高龄老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爱与温暖,荆海燕大胆创新,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为社区9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祝寿,她还帮助社区90多岁的“黑户”安妮办理了户口。
阿博老师:弘扬传统文化义不容辞
提起漯河的“阿博老师”,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不陌生,他组织成立的“经典诵读志愿者服务队”已开展过数百次经典诵读活动,受益人数上万人。在他的带领下,琅琅读书声数年来在沙澧两岸回响不绝,成为一道风景。
“阿博老师”本名刘博,是一名31岁的小学语文教师。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一份发自心底的热爱,有感于漯河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他立志把这种优秀文化传播发扬开去。
2013年8月,刘博开始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他成立了“经典诵读志愿者服务队”,利用节假日组织公益诵读活动,他们把诵读地点选在了澧河畔的犇园。开始来参加的以刘博的学生为主,大家自带小凳子和水杯,一读就是一个上午,稚气的笑脸、清新的空气、琅琅的书声,构成了犇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诵读小组引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刘博来者不拒,分文不取,如今已有40余名固定学员。
此外,刘博还在许慎文化园当志愿讲师,利用节假日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在漯河、郑州、开封、平顶山、驻马店、信阳、南阳、周口和北京、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地义务分享交流50余场。2015年,他还利用暑假,在漯河大学校内的经典诵读活动中担任《论语》班的志愿老师,服务天数达30天。
兢兢业业,风雨无阻,这一切的动力源自刘博的一种执着:“漯河已经打开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局面,我们志愿者们要继续扛起传承的大旗,让传统文化在这里不断发扬、深入人心。”
杨春生:热心环保呵护美丽家园
在郾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工作的杨春生是我市一位志愿者。杨春生十分关注环保问题,他所在医院成立了三支志愿服务队,他担任其中一支队伍的队长。从1998年工作至今,杨春生利用业余时间,采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环保,组织大家学习环保文件和相关知识,使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做好医院废物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虽然医院存放医疗废物的垃圾桶上有明显的标识,但有些患者或家属不注意,随手就把生活垃圾扔进医疗废物桶里了,我们经常要整理一下,把生活垃圾分拣出来,对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离包装和运送。”杨春生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是一名医生,了解香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所以他还常常对患者及医院同事进行现场宣传,开展禁烟活动,成立禁烟小组,每日巡视,遇到在禁烟区域抽烟的患者和家属就耐心劝阻。
除此之外,在每年的“世界环保日”“地球一小时”活动期间,杨春生都要参加活动宣传,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呼吁大家在平时工作中采用无纸办公、进行废物利用,并定期组织医院志愿者开展“关爱母亲河”活动,每周末去沿河两岸清理垃圾,向游人宣传环保知识、发放环保材料。
杨春生的私家车上有一块显眼的牌子,上面写着从家到单位的地址,欢迎顺路的市民免费搭乘。他常利用我市公益顺风车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顺风车车讯,把医院环保理念与顺风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推动和倡导低碳绿色出行,缓解交通压力,降低环境污染。
“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杨春生笑着告诉记者,看到天更蓝水更清,自己和其他志愿者的干劲越来越足。
詹贤珍:爱心温暖孤残儿童孤寡老人
今年33岁的詹贤珍是个热心肠,乐于助人的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从事志愿者工作已有将近5年的时间。在市福利院工作的她最关注的是“一老一小”。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詹贤珍都用爱心、耐心和细心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关爱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使福利院里的孩子跟外面的孩子一样有个愉快的暑假,她多次与“河南希望”夏令营的志愿者沟通交流,在福利院里举办了“别样暑假”夏令营;与河南医学院联系,共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她时刻关心院内孤寡老人,多次与老年部负责人沟通,使孤寡老人重燃生活热情。在福利院居住的刘翠是一位孤寡老人,为使老人度过一个快乐难忘的百岁生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她提前一个星期就为老人筹办生日,让老人开开心心地度过了百岁生日。每逢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佳节,她都组织院内志愿者为老人们举办一些热闹的活动,用爱心和责任心陪伴他们安享晚年生活。
今年6月,詹贤珍在参加“帮扶村移风易俗送戏下乡巡演”活动时不慎摔倒,扭伤了脚踝,医生建议她停止工作卧床休息,但是她仍架着拐杖坚持开展福利院里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近年来,在她的组织下,漯河市福利院志愿者服务队由原来的十几个人发展到80余人,志愿者们经常在上下班高峰期到路口指挥交通,周末在广场义务进行卫生打扫,并开展“敬老爱幼、扶弱助残,服务社会”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