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我的这一年
本版新闻列表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

我的这一年


王瑞莹 提高自己 教好学生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中的辛苦与快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过去的一年,是28岁的王瑞莹从教的第五年,这一年中,她带的学生又懂事了一些,她阅读过的书籍加起来又增厚了一些。尽管日子过得平淡了点,辛苦了点,但她感到踏实和满足。

王瑞莹是市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也是一位班主任。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学生喜欢、家长满意,还要得到社会认可。王瑞莹认为,要想教出优秀的学生,首先要提高老师自身的业务素养。

“就像艺术家需要灵感一样,教师其实也需要些新鲜的东西,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到更多知识。”王瑞莹告诉记者,“今年我从同事那里学到了一种‘下午茶’教学法,就是老师不定期邀请表现优秀的学生到办公室,亲自为他们泡一杯茶,既是对他们的鼓励,又促进了师生交流。别的孩子看到了,就会受到激励,努力表现,争取也喝上这杯‘下午茶’。”

尽管担任班主任耗费了王瑞莹许多精力,但她业余时间还是坚持阅读文学书籍,看一些知识性强的电视节目。今年,她还加入了“送教下乡”的志愿队伍中,为乡村学校的孩子们上绘本课,这使她感到自己的忙碌充满了意义。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王瑞莹感触最深的是,整个教育领域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为此她也做好了准备,找到了新一年的工作重心。“在自身方面,要重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王瑞莹说,“对于学生,打算着重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我计划从引导学生仿写、续写绘本入手,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冯海旺 争分夺秒 抢救病人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冯海旺每天的工作是紧张而有序的,作为市三院一名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师,他和同事们用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对生命的敬畏,一次次给绝望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33岁的冯海旺从医已有9年时间,提起即将过去的2017年,他感慨良多。医生的工作是忙碌的,特别是重症医学科,这里的病人病情往往危重复杂,抢救时要争分夺秒,需要医生果断正确地抢救,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相同,这就考验着医生的知识储备、临床经验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一份要求极高、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冯海旺说,去年一年,他们科室接诊了七八百位病人,他参与了其中三分之二的抢救。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越来越好,治疗手段也更丰富,病人救治成功率也越来越高。虽然工作辛苦,但看着一位位病人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他心中常充满喜悦和成就感。

“要想做好这份工作,需要投入极大的热情和时间。”冯海旺告诉记者,医学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平时自己除了为病人诊治,抽空就拿起书本或者在网上查阅一些资料加强学习,还经常参加业务研讨会和到外地参加讲座。

新的一年,冯海旺计划申请到北京的医院进修学习,继续加强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近年来,意外车祸和心脑血管病人在收治病患中占比较高,冯海旺也想提醒广大市民,出门行车注意安全,平时应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的业务水平有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病人能越来越少,大家都能健康幸福。”冯海旺说。

郭铭 进城务工 改变生活

□文/图 见习记者 杨 淇

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农村,为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通过努力让家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他们就是进城务工人员。

12月26日,记者在市区五一路与柳江路交叉口附近一小区内见到了26岁的进城务工人员郭铭,当时他正和其他工人一起安装充电桩,这项工程也是我市2017年民生实事中的一项。

记者了解到,郭铭来自源汇区空冢郭镇叶岗村,今年26岁,这个年纪在进城务工人员行列中算是年轻的,但他已是他们务工队里公认的队长。

“我带着俺村的村民一起出来打工,我们一起来这儿干活的有12个人,水电方面的活我们都会干。”郭铭说,这一年中,他们一起干过室内装修,在工地上也干过不少活。这段时间,他们给一些小区安装充电桩,每天早上6点多,他就起床和其他人一起开车从村子前往工作的小区,中午大家就在附近饭馆吃上几口饭,然后继续工作,晚上结束工作回到家时天已黑透。

“虽然苦点累点,但为了能让家人过得好点儿,这也不算什么。”郭铭告诉记者,每当听到有居民对正在工作的他们说“辛苦了!”时,他心里就暖暖的。

如今,郭铭和妻子都在漯河打工,郭铭的父母在老家照顾他6岁的儿子。为了更方便带领村里人外出务工,郭铭通过努力还买了辆单排座小货车。“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明年我希望能够多接一些工地上的活儿,再多挣些钱,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郭铭满怀期待地对记者说。

王明慧 用心付出 收获感动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26岁的王明慧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管理示范大队的一名辅警,自2015年8月正式上岗以来,她从事辅警工作已经两年了。2017年对她来说,有着更多的收获,也有着更多的成长。

12月27日下午,记者见到王明慧时,她正在市区人民路与金山路交叉口西南角,劝导一位骑着电动三轮车的老人走非机动车道。对王明慧来说,疏导交通、劝导行人、帮扶老人、帮人推车等,都已是家常便饭。

2017年,有一件事情令王明慧感触很深。12月17日,王明慧正在路口值勤,一位女士领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来到她面前,不住地表示感谢。原来,女孩几天前坐公交车去奶奶家,不料下错了站,站在路边哭了起来。王明慧发现后过去安慰她,并将她送到了奶奶家。“事后我都不记得了,小女孩却一直记在心上,非要找到我表示感谢。孩子妈妈要请我吃饭,被我拒绝了。”王明慧说,当时小女孩扬起头问她“阿姨,我可以亲你一下吗?”“我一愣,然后蹲下来,孩子小嘴亲在我脸上的时候,我感到特别温暖。”王明慧说。

2017年,王明慧集辅警、岗长、青年志愿者等多种身份为一身,她始终相信用心付出,就能换来更多信赖和友善。通过交流,王明慧和她负责区域周边的商户、环卫工人、公厕保洁阿姨都成为了朋友,公厕保洁阿姨更是拿她当自家孩子,忙着给她张罗对象。

“我很荣幸自己身着警服。2018年,我会以更高的工作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使命,成为一名利民、便民、爱民的交通辅警。”王明慧自信满满地说,“2018,我准备好了!”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