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本地亲子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月9日 星期

10岁娃犯错撒谎 家长咋处理
专家:不应过于把问题严重化

□本报记者 潘丽亚

最近,让市民宋爱萍(化名)深感困惑的是,平时她跟10岁的儿子相处很好,她一直教育孩子做个诚实、善良的人,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儿子竟然学会了撒谎,而且有一次还偷偷从自己的钱包里拿钱。虽然与儿子深谈后儿子表示会改正,但宋爱萍仍担心儿子会不会从此变成一个坏孩子。

事件:儿子偷偷拿20元钱

2017年12月26日中午,在市区太行山路南段某小区,记者见到了宋爱萍。宋女士说,上一周有一天早上,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说要拿5元钱到学校附近买一个本子,当她就打开钱包付钱时发现除了几张一百元的钞票,零钱不见了。

“我明明记得钱包里有两张10元的零钞,昨天晚上买菜时用的支付宝,根本没有花零钱,怎么会不见了呢?”急着送儿子上学,宋女士并没有多想,就和儿子一起坐公交车了,“在公交车上,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很确定钱包里是有零钱的,老公晚上上夜班不在家,我就猜想会不会是儿子偷拿钱了,但儿子矢口否认。”

下公交车后宋女士陪着儿子去商店买本,无意间宋女士发现儿子的手不停地在裤子口袋里掏来掏去。她心生怀疑,就伸手去检查儿子的口袋,没想到在裤兜里发现了两张10元钱。“当时儿子还不承认,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宋女士说,因为是在外边,她只是低声训斥了孩子,并把钱拿了回来。

等到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后,她和儿子深谈了一次,直到儿子痛哭流涕地表示一定会改正错误,做个诚实的孩子,宋女士才表示原谅。

反应:感觉问题很严重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宋爱萍心里一直很不是滋味,想着可能是自己平时对孩子管教太严,导致孩子不愿意跟家长说实话,“孩子会不会从此变成一个坏孩子呢?”宋女士一直很揪心,担心这件事情处理不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老话都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别看孩子只是偷拿了一次钱,可我觉得如果不好好处理,孩子是不是就从此改不过来了。”宋女士说,在孩子学习问题上,她并不是一个要求十分严格的家长,但在孩子的行为、性格上,她一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善良和人格健全的人,但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让她有点不知所措。

相对于宋女士的惶惶不安,同样是一个孩子妈妈的赵媛媛则表现得很淡定。赵媛媛认为,孩子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关键是家长如何引导,尤其是十岁的孩子,他对“偷”还不会有太具体的理解,虽然也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可能并不清楚这种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家长只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就行了,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家长刘坤也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可能会走弯路,家长的作用就是引导和纠正。孩子犯错不可怕,主要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了。

专家:不应过于把问题严重化

针对宋爱萍的困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丽表示,家长不应该把孩子偷钱撒谎的事情过于严重化,不要轻易上纲上线。正常情况下,十岁的孩子并不认为拿了自己爸爸妈妈的钱这种行为是“偷钱”,充其量觉得自己未经允许拿钱被发现后会挨骂。如果家长过于把孩子的行为定性为“偷”,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道德压力,这样反而会起到负面的教育效果。

李丽认为,孩子因为拿钱而撒谎,是一种下意识的“应变”,并不是故意的欺骗,这种情况在大人身上也是不能完全避免的,所以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家长不应再揪着不放。另外,李丽建议,如果发现孩子有偷钱撒谎的行为,家长应该跟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沟通习惯,与孩子重建和睦与信任关系,无条件地爱他。只有先赢回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孩子才会认可并遵从父母的教育。同时,还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明白如何正确地获得自己所需的金钱,甚至学会理财。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