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晓甫)1月11日,记者获悉,2017年我市把环保投入作为支出的重点,随着防霾治水、环保工作经费投入加大和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漯河越来越生态宜居。
2017年,我市强化大气和水的污染防治激励约束机制,奖罚分明。对全市第六次环保攻坚集中督导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县区,分别进行奖励和扣款,充分调动县区环保工作积极性。
2017年,在环保攻坚方面,我市人力、物力投入均创新高。其中,投入资金高达2.4亿元。我市先后投入1.7亿元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其中“两改一替”投入8993万元,推动市民积极参与“煤改气”、“煤改电”、“洁净型煤替代”工作。发放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投入资金支持农村环境改善和秸秆禁烧工作,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我市还投入2788万元进行水污染治理,支持了“引沙入黑”生态调水等工作,水质持续改善。另据统计,去年我市共投入各类环保工作经费4300多万元,涉及环保硬件设施建设,各类环保检测、评测、考核费用等,为环保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