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漯河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月15日 星期

知足“破烂王” 人勤秤也准

张文亮和妻子把废旧冰箱搬到三轮车上。

□文/图 本报记者 陶小敏

在市区黄山路附近,有一位收废品的师傅挺有名的。不管是在小区里,还是在街道上,每当大家看见他,都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有时还会聊上一阵。

这位有名的收废品师傅叫张文亮,今年39岁,周口人,在漯河收废品已经12年了。

“又来了!”1月14日,在市区阳光世纪苑(2期)小区门口,一位门卫友好地跟张文亮打起招呼来。

张文亮告诉记者,他来漯河13年了,收废品干了12年,现租住在孟庙镇张店村。

虽然老家在周口,但张文亮坦言,他在漯河待的时间要比老家多。

“家里只有几亩地,平时不回去,只有种地、收秋和家里有事时才回去,孩子也在漯河上学呢。”张文亮说,孩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平时收废品都是他一个人,妻子在家做饭和照顾孩子。这两天妻子感冒了,今天专门带着她顺便看看病。

黄山路附近的小区、学校和单位,是张文亮经常去的地方。因为张文亮人勤快,秤也准,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张师傅人可勤快了,只要我们给他打电话说要卖废品,他都会开着三轮车赶来,如果一时半会赶不到,他也会给我们打电话。”阳光世纪苑(2期)小区的一位业主说。

“我的价格可能不是最高的,但我的秤准,这一带小区居民、学校和几家单位一有废品,就给我打电话。”张文亮对此很自豪,在他看来,秤准就是诚信,只有诚信了,生意才会干长久。

张文亮的诚信有了回报,现在张文亮基本上都是靠电话接单。

“基本上都是大家主动打电话找我,一天平均能收两车废品。”张文亮笑着说,虽然一年的收入并不高,但也能维持一家人的开支,他已经很知足了。

“希望孩子好好读书,以后能有个好工作。”说话间,张文亮和妻子搬起一台废旧冰箱装上电动三轮车,用绳子捆绑好后,张文亮让妻子坐在三轮车上,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

张文亮告诉记者,春节前是收废品小旺季,他打算干到腊月二十再回家过年。

事件

采访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