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
在很多城市对烟花爆竹“禁放”或“限放”的情况下,电子鞭炮已悄然进入市场销售。据报道,这种“搞声音,造氛围”的生意日趋火爆,但看似安全的电子鞭炮,似乎也是“危机四伏”——由于生产门槛低、标准缺失,很多产品设计之初未考虑安全因素,存在质量安全风险。(人民网)
由于目前我国实施的《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中并未涉及电子鞭炮,电子鞭炮也没有行业标准,即便个别地方组织开展电子鞭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也只能参考其他电子设备、灯具等标准。调研人员发现,从风险监测数据分析,电子鞭炮不符合的项目大多为基础的安全项目,可产生触电甚至着火等灾难性的危险。
在电子鞭炮取代传统鞭炮形势明朗的背景下,窃以为,把电子鞭炮关进“标准笼子”、“制度笼子”、“监管笼子”,很有必要:要么把电子鞭炮纳入《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中,要么为电子鞭炮单独制定生产标准。另外,相关部门也要把电子鞭炮纳入监管职责范围内,春节期间进行重点监管。
现实需求刺激下的电子鞭炮行业,不能总处于标准、制度等缺失的状态。虽然网上未查到太多类似安全事故,但监管可“先知先觉”,让电子鞭炮尽早从野蛮生回归健康成长。